【本報訊】大灣區共同家園發展基金(下稱大灣區基金)過去一年投入逾30億元於多間香港上市公司股份,進行上市前投資、貸款及入股等;但上年底大灣區基金認購的稀鎂科技(601)1億元票據,不足一年已因母公司兼擔保人世紀陽光(509)債務違約,致稀鎂票據投資亦一同違約,或成基金首筆壞賬。
大灣區基金有央企如華潤集團、招商局集團作股東,並由前財政司長曾俊華及前財經事務及庫務局長陳家強任董事,基金投資的稀鎂前身為親建制的前立法會議員譚偉豪創辦之權智國際,因多年業務持續虧損,2015年初將上市地位以2.3億元售予從事肥料及鎂金屬業務的世紀陽光。
世紀陽光入主後,先收購在新疆從事生產及銷售鎂錠及蘭炭的新疆騰翔鎂製品全部權益,2017年9月再以17億元價格向世紀陽光收購鎂產品製造、貿易及銷售業務的中國稀鎂權益,從而將旗下鎂金屬借殼上市;稀鎂轉型後盈利不俗,2019年營業額15.15億元,盈利約2.09億元。
投資中國汽車新零售或虧損
2019年底,大灣區基金認購稀鎂1億元票據,同時再付出200萬元,獲授一項可認購兩億稀鎂股票期權,行使價0.35元;世紀陽光為以上債務進行擔保之餘,亦同時承諾如稀鎂在2020年底一個月平均股價不足0.41元之時,會以1,200萬元購回所有稀鎂股票期權。
不過受年初肺炎疫情影響,世紀陽光生意大受打擊,其在新加坡上市並於上月底到期的票據再融資並不順利,最終導致票據到期未能還款,變成債務違約;而因部份稀鎂貸款由世紀陽光擔保,稀美亦同時遭「拖落水」。兩間公司現建議委任臨時清盤人以促進重組,簡接導致大灣區基金投資逾億元或陷壞賬危機。
稀鎂科技股價昨大跌32.5%,收報0.116元。除了此筆投資「凍過水」,大灣區基金於中國汽車新零售(526)股票投資或陷賬面虧損。據股權披露,該基金或在去年底不斷增持該公司股份,估計實持逾1.18億股;在4月22日一項增持披露中,提及其增持價為0.367元。如以現價0.27元計算,估計錄得約1,000萬元損失。
大灣區基金已接受該公司近8.93億股抵押,以及獲得5.4億股的認購權利;按各項披露當日收市價計算,涉及資金最多可逾11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