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誤判終促成國際連線 時事評論員 - 劉細良

中共誤判終促成國際連線 
時事評論員 - 劉細良

國安法大軍壓境,其嚴厲程度連建制派也感意外。中共用內地立法方式,有幾辣寫到幾辣,至於是否可以執行,那是後話,至少可以收到震懾效果。問題是如此力度震懾香港人,同時間亦等於震懾全世界,香港人當然肉隨砧板上,任用中共宰割,但世界各國又是否會按照中共擬訂的劇本,配合演出呢?

香港作為國際金融及商貿中心地位,肯定會大受打擊,中共算盤是只要內地金融及財富管理市場持續開放,既然香港已經失去特殊性,外資會直接進入上海、深圳,正所謂「公死有得食、婆死有得食」。過去改革開放40多年,共產黨認為自己已經吃透了西方民主國家的務實與虛偽性格,滿口民主自由、仁義道德,最後還不是為了人民幣而妥協。內地官員口中那種對西方政客的輕蔑,稍有政治觸覺的都會感覺得到。2008年金融海嘯後的歐洲,揭露了他們甚深的積弊,在經年累月膨脹的福利開支下,公共財政早就破產,高稅率也無濟於事。當時的中共以白武士之姿出現,不斷掃貨買資產,而經濟表現較好的如德國,企業也越來越依賴中國市場。歐盟正在重複着二戰前「姑息主義」的外交政策,面對崛起的強權。

與此同時,美國在過去四年,特朗普的外交政策被指是回到過去的「門羅主義」,不希望美國涉入過多國際事務,專心於「內部事務」,由美國第五任總統門羅於1823年12月2日提出,其中一條主線就是孤立主義。特朗普在國際事務上不斷Quit group,由巴黎氣候公約到世衞組織,反而影響了歐洲與美國團結抗中。對應西方世界的姑息及美國的孤立主義,習近平就高歌猛進了,由亞投行到一帶一路擴張,全方位挑戰西方的國際領導地位。這時機下中共出手整治香港,認為可以偷雞成功。

《香港自治法》構成壓力

問題是美國也不完全奉行「門羅主義」,特朗普只是不滿歐洲左膠,正在擺脫歐盟親中路線,自組大台對抗中共。在七大工業國會議中,美國拉攏自己人加入:南韓、印度及澳洲,組成G12,屆時加上日本、英國及加拿大,G12就成為反中大台。德國目前正是歐盟輪任主席國,正籌備今年底歐中高𥧌會,大家傾生意為主,總理默克爾肯定會「大局為重」,拒絕在香港問題上採取強硬立場。但即使沒有歐盟出手,單以目前特朗普糾集的反中大台,也足夠構成壓力。

美國參眾兩院一致通過《香港自治法案》(Hong Kong Autonomy Act),特朗普至今仍未簽署相關法案,根據《香港自治法案》,美國將制裁任何協助損害香港自治的個人和公司,並懲罰與他們有業務來往的金融機構,參眾兩院全體議員上周罕有一致支持這條法案。如果特朗普用此「毒辣」法案為後盾,同中共討價還價,相信日內就會公佈「少辣版」制裁措施,然後靜觀其變。如果去到金融制裁,也不可能只限於中美之間,還會拉攏五眼聯盟加入制裁。

本來肺炎後世界格局就會改變,而香港問題,是這個格局下的催化劑。

劉細良
時事評論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