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學者受訪 憂自我審查 《科學》:國安法損學術自由

港學者受訪 憂自我審查 
《科學》:國安法損學術自由

【本報訊】特首林鄭月娥聲稱港版國安法可讓香港「重回正軌」,她口中的正軌,可會是與內地的單一思想接軌?美國《科學》雜誌網站日前刊出有關港版國安法報道,受訪學者均憂慮國安法為本港學術界帶來恐慌,擔心人權及學術自由受到侵犯,甚至日後難以從海外聘請或招募到頂尖的教師或學生。大學管理層對國安法的取態,已顯示只有支持北京的人才能擔任大學領導。 
記者:鍾雅宜 張雅婷

港大理學院前院長 郭新

港版國安法實施後,當局一直聲稱法律不影響一國兩制及高度自治等,但法例已引起學術界不安。《科學》雜誌引述現時於溫哥華英屬哥倫比亞大學工作的港大理學院前院長郭新稱,因法例條文不清晰,大眾不知道法例如何執行,而且太多不確定因素,令大學界感到憂慮。

擔心招聘人才遇困難

郭新擔心日後進行海外招聘時,難以游說對方稱在港工作可享有完全的學術自由;過去15年,香港的大學日漸獲公認為亞洲主要卓越學府,然而「我們可以保持這種優勢嗎?」

港大理學院院長艾宏思(Professor Matthew Evans)亦以個人身份發表意見,他預計在科學、法律或其他學術範疇中,若研究觸及可能違反港版國安法的情況,或會自我審查。即使科學範疇的招聘亦可能受到影響,日後說服非華裔人士來港亦可能出現問題。他甚至認為美國因應國安法作對香港作出的措施,亦可能影響科研設施的進口。

浸大傳理學院新聞系高級講師呂秉權表示,日後傳媒報道時或會受法例影響,若公佈可能令政府尷尬的數據,如通脹數據等,會否作特別處理。他甚至憂慮,大學管理層早前曾表明對新法例的支持,質疑是否代表日後只有支持北京的人士才能成為大學的領導層。

或影響國際學術合作

中大生命科學學院副教授陳竟明亦稱,法例或影響國際間的學術合作,因法例亦規範海外行為,憂心日後若與北京不歡迎的組織進行涉及環境和食品安全的聯合研究,交流或會受到影響。

報道亦引述了一位不具名的外籍科學家指出,作出一國兩制已死的嚴重及悲觀結論前需要時間觀察,但他同意,港版國安法條文含糊,已引致有能力離開的人移民出香港。

已退休的理大應用社會科學系助理教授兼香港民意研究所副行政總裁鍾劍華接受本報查詢時稱,學術界的憂慮不無道理,他舉例,從近年大學校長任命及教職員升遷的事件可見,高層升遷必定選擇「識做」之人,各間大學校長未必夠「硬淨」捍衞學術自由,敢於批評政府的學者亦會噤聲。

鍾又指港版國安法對學術界影響廣泛,如若有學者欲以港版國安法為研究項目申請撥款,恐怕只有單一研究方向,「如果研究正面影響或者可以審批」;一些邀請國安法關注團體的研討會亦會遭大學拒借出場地,更嚴重者,當大學教職員發表反對港版國安法學術言論,隨時遭內地生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