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北京當局的主要目的只是想加強對香港社會的控制,甚至已經決定就算把一國兩制取消也在所不惜,就更加需要計算清楚,這條港版國安法可以解決甚麼問題?又會帶來甚麼新問題?能不能達到目的?又需要付出甚麼代價?
清末慈禧太后因為不滿光緒的維新運動,把帝黨消滅之後,甚至想另立新君,但她仍需考慮世界各國的反應,最後不得要領。這就是後來她誤信義和拳可以扶清滅洋,不惜向列強宣戰,引致八國聯軍入京的前因。而事件造成的後果,就是只消約十年,滿清王朝便不得不崩潰。
北京那些官員開口一句香港是中國內政,埋口一句不容外國干預,但港版國安法卻把中共的魔爪延伸至全世界。美國國務卿蓬佩奧反應說,這是對全世界的冒犯,這說得一點都沒錯。
今天是甚麼世界了,有哪一個國家可以做事完全不需要理會國際社會的反應,不需要參考普世價值?就算毛澤東領導的共產黨避守延安的時候,他還是要禮待、延攬、甚至討好一些對中共革命同情的外國記者及政客,讓他們向國際社會帶出對中共的同情及革命的正面訊息,爭取更多國家的支持或起碼接受。到二次大戰結束前夕及結束後,美國政府跟蔣介石領導的國民政府其中一個最大的矛盾,就是對中共的態度。二戰前後美國政府派到中國斡旋的史迪威及馬歇爾,其實都是中共的說客。中共最終在內戰中能夠驅逐國民黨,實際上離不開國際社會的默認與接受。
今天還有這種默認和接受嗎?香港過去一年發生的事都在全世界注目下,事件的來龍去脈十分清楚。如果特區政府在去年6月之前能夠看清事實,不強推送中條例修訂,就不會發生後來的抗爭運動。就算這事涉及的深層矛盾是香港的政制問題,如果處理得宜,也不致激化得這麼快及這麼激烈。不要忘記,2017年當梁振英宣佈不競逐連任之後,林鄭雖不是香港人最支持的參選人,但整體市民對特區政府及對北京的支持,在那個階段也有明顯的反彈回升。如果林鄭及其領導下的政府不是貪勝不知輸,就不會把北京換人所帶來的正面效果短時間內完全賠上,還要把深層次矛盾進一步擴大加深。
現在制訂這條國安法,可說是賠上了一國兩制,賠上中共曾經千方百計要維持原狀,作為國際窗口的香港社會。搞到這個地步,其實是北京自己宣佈自己的失敗,也已經失去了處理問題的所有想像力。
過去一年,特區政府及北京當局縱警暴、破壞法治;特首及特區官員高速幹部化,滿口鬥爭語言,姿態及作風也完全失去了文明社會政客及問責政府的基本面貌。到幾天前國安法頒佈實施後,就進一步令所有事情都失去原有的標準。警暴可以更肆無忌憚,叫一句「利物浦萬歲」竟然當是煽動。官員更是胡言亂語。隨時半夜出份通告,說「光復香港時代革命」八個字唔用得。但他們是真不知道嗎?越來越多沒有打算支持所謂港獨的人,在叫出這一句的時候,只是要回復那個較為合理一點的香港政府。
社會敵意只會不斷激化
現在只是把更多人推向政權的敵對面,以後將會爭議不斷。政府可以窮盡所有可能性及做法嗎?大家可能會改用英文,可能用法文,也可以把文字切割、分段,可以用諧音,可以用代號……,可以預期,社會各界以後會繼續利用各種空間去展示這種不滿,去作政府說要禁止的,整個社會的力量就會轉移到與政權不斷玩貓捉老鼠的遊戲,政府可能每個星期都要出新的通告來說明哪些字眼、哪些句子需要禁止!這還不夠荒謬?
整條國安法實際上就是文字獄大綱。社會的敵意與張力將會持續上升,不斷在這個對抗與博弈過程中激化。香港的問題不但難以解決,而且會不斷延續。
而且很明顯,國際社會也不會任由這種對全球各國的冒犯置之不理。今天中共得到的國際社會支持,只剩下50幾個絕大部份都可以算是失敗國家的政權;而這個政權依恃的,是在性質上與義和拳差不多心態的五毛粉蛆;它又以為仍然有足夠吸引力的所謂龐大市場;也以為已經有了比義和拳更刀槍不入的軍事力量。
出台這一套國家安全法,變相是廢掉一國兩制,其性質就如同當年慈禧太后想要廢掉光緒一樣,但首先廢掉的,是國際社會仍然長存的中國幻想。而它以為依恃的,真的可以依恃嗎?
鍾劍華
香港民意研究所副行政總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