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制蓋棺】
【本報訊】公共圖書館抽起陳淑莊、黃之鋒及陳雲三人九部著作、合共近400本書,康文署以《聯合國教育、科學及文化組織公共圖書館宣言》作擋箭牌,聲稱館藏必須符合法律。不過《宣言》列明,公共圖書館藏書與服務不應受任何思想及政治審查。有區議員以日本小說《圖書館戰爭》為喻,揚言未來否決康文署的撥款申請。
康文署近日收起《香港城邦論》、《我不是英雄》及《邊走邊吃邊抗爭》等九部著作,署方稱,香港公共圖書館的館藏發展工作是以《聯合國教育、科學及文化組織公共圖書館宣言》所訂原則為指引,館藏須符合香港法律的規定。隨港版國安法訂立,為避免觸犯法例,圖書館將覆檢部份書籍的內容會否違法。
「香港文化自由倒退例證」
翻查《宣言》,文本開宗明義指出:「社會和個人的自由、繁榮與發展是人的基本價值。只有當有文化的公民能夠行使其民主權利並能在社會上積極發揮作用時,這些價值才能實現。富有成效的參與和民主的發展有賴於良好的教育和對知識、思想、文化及信息的自由和不受限制的獲取。」
《宣言》中有關「公共圖書館」一節列明:「藏書與服務均不應受任何形式的思想、政治或宗教審查,也不應受商業的壓力。」而「公共圖書館的任務」一節又提到,圖書館服務的核心內容包括「確保居民獲得各種社區信息」。
捍衞粵語組織「港語學」成員李志宏批評,今次「禁書」是摧毀香港文化價值:「圖書館嘅意義係等市民大眾有接觸唔同文化同思想嘅自由。國安法通過第四日就搞圖書館,係香港文化自由大倒退嘅例證。」他質疑圖書館管理自主何在:「𠵱家係康文署管圖書館,定國安部管埋?」
油尖旺區議員林兆彬指出,政府將政治人物的著作下架,明顯違反《宣言》的精神,令香港進入禁書時代,異見聲音將會於公共圖書館絕迹。他提議民主派區議員採取行動,「我們可以怎樣反抗?民主派主導了17個區議會,是反抗的最佳平台。否決政府撥款,不用等「立法會35+」,因為民主派在區議會層面,現時就已經有權力否決康文署的撥款申請」。
林兆彬指出,區議會每年都會預留一定撥款給康文署舉辦活動,以油尖旺區議會為例,2020/2021年度預留了831萬元,包括「文娛節目」67萬、「公共圖書館推廣活動」14萬和「康樂體育活動」750萬元。
「這831萬元,佔了區議會全年總財政預算2,935萬的約28%。我建議,如果康文署不將黃之鋒、陳淑莊及陳雲這些『禁書』重新上架,區議會應在將來否決康文署的撥款申請,表達強烈不滿又好,作為不合作運動抗爭也好,迫使康文署將『禁書』上架。」林兆彬說。
他續指,禁書時代殺到,香港人無得退,並援引日本小說《圖書館戰爭》作比喻。小說由有川浩所寫,故事講述中央政府為了取締擾亂公共秩序和破壞良好風氣的媒體而實施「媒體良化法」,並設立「媒體良化委員會」,書籍因而被查禁甚至銷毀,人們因此失去了接觸書籍和影像等媒體的自由。一群熱愛圖書館自由的人於是武裝起來,守護圖書館的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