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專題】近月港資股份受社會形勢不穩及疫情影響,表現一直較新經濟股弱勢;今年上半年,恒指一度低見21139點,下跌逾25%,其後隨着疫情轉穩稍有回升,不過仍下跌13.3%,嚴重跑輸新經濟股。在股價低殘下,港資股另尋出路。根據本報統計,今年已公佈私有化的上市公司數目達到18間,已多於去年全年的13間。
今年已公佈私有化的上市公司中,港資公司已有七間提出,較去年上半年僅有合和實業一間提出私有化激增。當中包括吳光正家族提出私有化會德豐(020)、普洛斯中國為首的GLP集團提出收購利豐(494);至於其他包括麗新發展(488)私有化旗下麗豐控股(1125)、聯合集團(373)私有化旗下聯合地產(056)、建滔集團(148)私有化旗下依利安達(1151),以及宏安集團(1222)主席鄧清河私有化旗下的易易壹金融(221)等。
出價過低 麗豐失敗
在各項私有化計劃中,除了麗豐控股的要約價較提出私有化停牌前價格有所折讓外,其他私有化均較停牌前有30%以上的溢價。聯合地產及易易壹金融仍未進行私有化表決,其他私有化提議、除了麗豐控股的出價因過低而私有化失敗外,其餘私有化均告成功。
綜觀今年港資公司私有化原因,除了利豐是因為需要進行大規模重組,並涉及實施風險,公司轉型需長期才可實現,故需要私有化之外,其餘大部份上市公司均是經營地產業務為主,或是受到近月香港資產持續因為政治及經濟前景不明朗、加上武漢肺炎疫情影響,導致股票市場對香港資產的信心薄弱。
加上,新經濟股如騰訊(700)、美團點評(3690)以及生科股的熱炒潮,投資者資金不再重投香港資產股份,並持續拋售;股價節節不跌,長期處於大額折讓,加上公司成交不多,亦難以籌集資金。
近來港版國安法的實施,加上中概股持續來港上市,更加降低投資者對港資公司的興趣,港資公司的估值相信會繼續受壓;加上私有化成功率不低,似乎港資公司私有化的熱潮仍會持續。
倘
倘概念炒起 散戶應離場
宏高證券投資經理梁杰文認為,近來的私有化熱潮非港資獨有,只要該上市公司的大股東持股量大、現金多、折讓大,都是大股東私有化的誘因。
不過梁杰文指出,散戶要靠私有化賺錢非易事,「除非你喺佢私有化嘅早一日買入,否則你唔知佢幾時(提出)收購;大股東隨時等個價跌返一半以下,先提出私有化」;故他認為,當有私有化概念炒起股價時,散戶就應離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