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專題:室內場重開 排隊黨當道 私league使錢教練上街

周末專題:室內場重開 排隊黨當道 
私league使錢教練上街

本港私人籃球聯賽(私league)停擺多月終重燃戰火,有大型聯賽未來數月需要重編約500場賽事,場地緊張,負責人表示要廣招人手每朝排隊租訂康文署室內場,有人質疑排隊黨盛行助長炒場風氣,他不敢苟同,認為排隊人士亦有付出,歸根究柢這是場地供不應求的現象,「這不是炒場,是辛苦錢,為我們排隊的人很有價值,大家是一起工作。」

康文署球場上月下旬重開,球類運動愛好者「餓波日久」重出江湖。然而土地問題如同港人永恆夢魘,本來室內球場已短缺,加之今年當局及至九月才開放室內場及街場的團體訂場申請,一場難求,炒價水漲船高。疫情影響,有籃球教練表示暑期班收生大不如前,現時室內授課場地沒保證,加上成本高昂,他惟有改於街場授課。
記者:洪量丰
攝影:許嘉明

籃球愛好者眾,本港籃總開辦比賽有限,本港私league大行其道,隨着康文署球場重開,各大私league陸續回歸,補回年初押後的比賽,不過停擺多月,架構重設需時。香港大大小小籃球私league多不勝數,其中「驍籃」創辦逾廿年,聯賽參加隊伍過百,武漢肺炎疫情年初來襲,當時冬季聯賽剛開鑼;轉頭疫情減退已是盛夏,踏入夏季賽會始能重啟未完的冬季聯賽,負責人Sunny無奈指今年如同已完結,「今年完了,7月開賽但只餘6個月,連同休季即只有五個月工作,這樣頂一年租金、付一年薪酬。」其聯賽規模龐大,連同球證、記錄員及攝影在內,牽涉人手過百人,Sunny表示最大問題為重整架構,「架構散了,最頭痛是要重整,大家停了五個月,現在要重整一次。有些人可能已換了工作,不會等你。」

私league重開,賽期緊迫,賽程非常密集。

私league多在室內場舉行,故不惜買場完賽。

漏洞多回歸排隊制

人手難求,場地同樣難覓,港人對康體設施需求極大,過往針對康文署場地引起不少炒賣爭議,有人正價訂得公共設施後高價轉手圖利,又有不法集團以假身份證訂場。當局多番改變訂場規則試圖壓抑炒風,現時回歸基本步,市民可一早於網上或親身到體育館排隊訂場,每人可以個人身分訂兩小時場次,用場時亦要親身簽場,不過網上系統窒慢,成功登入後基本上已沒場可訂,故欲增加成功率,必要親身訂場為快。

你有張良計,坊間亦有過牆梯,此制度衍生排隊黨,有人專門統籌排隊人士訂場再轉售場紙,訂場程序先到先得,不少長者凌晨到體育館輪候,及至七時系統一開,熱門時段場地往往瞬間被訂走。「驍籃」賽事取址康文署室內場,現有500場賽事賽期待定,Sunny表示承諾聯賽參加者五個月內完成所有賽事,故「驍籃」每日起碼需要10多個小時的場次。由於聯賽舉行時間為最熱門的晚上8至11時,為保場地,Sunny每晚要廣招人手到各區訂場,「我自己有人排隊,也會找人去買,價錢也很高,大家都明白是供求關係。」Sunny透露康文署重新開放訂場當日曾親身排隊,他表示情況誇張,凌晨0時到達亦未能爭得首位。

倡政府建場館解不足

有論調指,當局以比私人場地低的價格租出公共體育館場地,本意鼓勵市民擁同等機會以相宜價錢參與運動,不過排隊黨僅負責買場和簽場,未有親身參與運動,他們卻成公共設施的場地中介,公共康樂復變成「價高者得」的活動,變相增加市民做運動的成本,有違推廣普及運動的公平原則。Sunny認為在現行制度下,他樂意付費予排隊人士協助訂場辦活動,並指排隊人士亦有付出,不同意招人排隊的行為屬不勞而獲的炒賣,「我們要付費找人幫手工作,他們要排通宵,你願不願意去排?如果不願,那你就要付費找人排,你願不願意由晚上11時排隊到翌日7時?」

炒賣爭議從不間斷,Sunny認為問題癥結乃場地供不應求,康文署近年推出如實名抽籤等措施試抑炒風,Sunny直言無補於事,事關抽籤等同抽獎,中籤者照樣會高價賣場,反令願意付出時間成本排隊的人失去機會,他建議政府直接加建場館,「場地問題跟住屋一樣,由我幾歲到現在都沒進步過,有心解決的,為甚麼還只建一層樓場地?而不是一棟高的、有10多層的場館?」

非資助團體被忽略

疫情期間Sunny曾聯絡議員和政府反映意見,然而最後不了了之,求助無門,眼見教練僅得7,500元的寥寥補貼,他認為疫症暴露體育界長年被冷落的窘境,核心問題在於政府只視受資助的康樂活動及總會為「體育界」,忽視如私league、訓練班等民間體育產業鏈,「最不高興是我搞了私league20年,但你跟我說,原來香港沒有體育界,有資助才視為體育界;我辦體育活動,訓練班又是甚麼呢?原來甚麼也不是。」

球場終於解封,對停工多月的籃球教練而言,如同澆了一場及時雨,亦能趕於學生暑假開始前籌備和宣傳暑期班,補回上半年的收入。然而現時康文署只接受九月後的團體訂場申請,室內場難求,教練硬食「炒價」卻收生不足或要虧本;街場雖多又免費,卻隨時要與市民爭場,而且天時暑熱,不利收生。香港體育教練工會籌委劉嘉豪表示,今年其體育會暑期籃球班改於街場授課,受制於疫情、場地和學校補課日程未訂影響,截至六月底,報名人數比去年同期大跌八成。

每年暑假皆為體育教練收入高𥧌,訓練班從早到晚,單月收入可抵淡季數月,但今年武肺肆虐,縱疫情稍息,但隱憂依然,往年劉嘉豪開設的暑期班報名人數可達150人,班班滿額,但今年宣傳期推遲,報名反應冷淡,6月底報名者不足30人。

梁民熊(右)坦言炒價難負擔,故轉為室外教學。

劉嘉豪(箭嘴示)認為九月才重開街場申請,恐帶來爭場問題。

屋苑會所「長貧難顧」

學生人數大跌原因眾多,劉嘉豪認為場地甚為關鍵,過往他於室內場開辦籃球班,但今年九月前康文署不開放場地予團體租用,只能以個人身份訂場,但坊間求場若渴,單靠晨早排隊難常規訂得固定場地教學,如欲開班他只剩向「賣家」入手一途,但成本必大漲,「以往7、8月都有一半時間批得團體場,現在卻全部批不了,要不很早排隊,要不找賣家買,但炒價比疫情前高了,成本也高了,一定要有足夠收生才可平衡到炒價。」近年新建屋苑會所多設室內球場,不過他指會所多有指定教練註場,不能長期開班,「教授時會被職員過問,他們指要用會所教練,雖然有時可以『偷雞』,但恆常有班他們一定會阻止,1、2次就沒大不了。」

收生人數下跌,室內場難求,他退而求其次轉以街場教學,然而康文署同樣只開放九月後的訂場申請,意味教練只能先到先得,佔場教學,他指屆時隨時惹爭場問題,期望當局盡快重推街場訂場申請,「如果屆時真的用全場訓練,有人來可以趕他們走?這很尷尬,大家餓波太久,我們也沒理由完全佔用場地,這問題要解決。」

羽排爭場轉戶外教學

現役甲一永倫球員梁民熊執教多年,他同指今年暑期班收生不及往年,或與復課後學期延長有關,「小朋友和家長的時間分配可能會跟往年不同,暑期活動的安排亦都受影響。」相對常規暑期班,梁民熊亦有開辦小班教學,有時租用私人屋苑戶外場地,他指疫情期間處處封場,只能偷偷於足球場、甚至溜冰場等空曠地方授課,他認為短期內教學必以街場較方便,「室內場很搶手,不同項目如排球、羽毛球都在搶同一塊木板地,街場甚少其他人打,空曠些,空氣又流通,雖然會比較熱。」

基於康文署轄下體育館上月重開,由香港籃球總會主辦的工商盃於本月13日復賽,似為甲一銀牌及聯賽試水溫。但市民餓波甚久,室內籃球場難求,擁「私家場」的南華及東方龍獅優勢盡現。武漢肺炎在今年一月初襲港,康文署轄下體育館在同月底關閉,街場亦於三月底「封框」。雖然限聚令放寬至50人為上限,體育館在上月重開,但一般打工仔下班後、晚上8至10時的「黃金時段」依然一場難求。作為本港籃壇班霸的南華,平日能在銅鑼灣加路連山道會所訓練,不受場地問題影響。

甲一隊尋求地區協助

雖然東方不像南華有私人體育館,但藍軍在2018年宣佈與元朗區體育會結盟3年,並使用元朗區體育會賽馬會大樓作訓練基地,令球隊有固定場地練習。球員除在大樓內的球場鍛煉個人技術,亦可到鄰近的元朗運動場練體能。

至於上季殺入甲一總決賽的滿貫則與北角協同中學合作,將該校當作訓練基地。值得留意的是,滿貫於本月13日復賽的工商盃率先登場,晚上9時05分在石塘咀體育館鬥南狐。籃總就賽事發出防疫指引,康文署亦會暫停開放觀眾席;連同教練及比賽球員在內,球員席區最多可逗留16人。

知多啲:香港體育館場地不足

據規劃署規劃標準比例,每50,000至65,000人便應享一座設有2個籃球場的體育中心,香港現有101座體育館,以政府去年估算本港人口約750萬人,當局多建15座體育館才能滿足需求。單論標準比例,本港戶外籃球場數目亦遠低標準,每10,000人應設1場,惟香港現僅527個戶外籃球場,相距標準約少三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