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說歐洲各大足球聯賽已逐步復賽,但對籃球迷來說,NBA一日未重開,多少還是會覺得未夠「完整」。於復賽有望之際,又見陽性檢測結果,一切,好像還有很多變數。
沒有新球賽可看,就惟有看舊片止渴。個多月前,不少籃球迷靠有關芝加哥公牛的紀錄片《The Last Dance》「吊命」,小弟亦然;本以為10集很長,怎料轉眼播完,又覺太短。看罷,有點意猶未盡,就從老家找回些舊影碟,止癢之餘順道懷舊;看過有關公牛王朝最後一季的種種之後,我就找回一整套佐敦(Michael Jordan)籃球DVD,一口氣重溫,順理成章吧。
那套DVD是我於10年前在某大型連鎖唱片店購入的,不過10年光景,唱片店已所剩無幾,DVD一詞亦恍如古語,連在家找播放器亦不容易,頗有時代眼淚的味道。但是套裝DVD包裝精美,絕非一隻USB或十數個電腦檔案可比;除了新瓶舊酒的MJ籃球錄影帶節目之外,這套紀念版的影碟還收錄了米高佐敦於2009年入選籃球名人堂的演講片段。在YouTube未攻陷世界之前,這些畫面還是有夠寶貴的。經過多年傳誦,MJ的名人堂發言早成經典,但那天透過影碟重看,感覺依然震撼,特別是他於演說中的最後一句:「永不要說『永不』。因為一些(看來像)限制的東西,一如恐懼,很多時候都只是幻象。」( Never say never. Because limits, like fears, are often just an illusion.)
恐懼是甚麼?恐懼,很大程度是一種因應客觀環境或現實而產生的一種心理狀態,也是種自我保衞機制。當我們遇上令自己恐慌的事情,就會本能地退縮,又或者作出自衞,以免受傷。可是當退後成為習慣,人就會自然地裹足不前;MJ如是說,大概代表在運動的世界,一旦因恐懼而步步為營,最後只會落得輸得灰頭土臉的下場吧。
現實世界比運動場殘忍得多,若習慣因恐懼而退縮,就只有注定被恐懼吞噬,一沉不起;更多的,是危機未至先自我設限,未曾落場已自降。世上沒有易打的勝仗,要贏,就必須正面面對,克服恐懼;頂着壓力向前走不易,但對手最想見到的,往往就是你因不堪重壓而退後。許多時候,恐懼都是幻象,都只是幻象;這是運動教會我的事,這是MJ教會我的事。
伍家謙
多媒體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