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被批評以在海外進行漢語教學為名,實則進行政治宣傳的孔子學院,其北京總部悄悄易名。又名國家漢語國際推廣領導小組辦公室的孔子學院總部,近日易名為「教育部中外語言交流中心」,不再對外使用「國家漢辦」的名稱,但附設在海外各大學的孔子學院暫未見改名。有中國網民譏諷孔子學院多年來在海外成效不彰,「這麼愚蠢的機構,改名不如撤銷」。
社交網站昨日流傳中國教育部下達的文件,指為進一步做好中外語言交流合作工作,根據中央編辦批覆,經教育部黨組研究決定,將孔子學院總部易名為「教育部中外語言交流合作中心」,不再對外使用「國家漢辦」(HANBAN)之名。
該中心的主要職責是:承擔參與制訂和實施國際中文教育總體戰略和系列國家標準,建設、管理國際中文教育資源體系,運行國際中文教育項目,展開相關國際交流合作等。
舊酒新瓶 負責國際教育戰線
澎湃新聞報道,為支持國際中文教育發展,教育部中外語言交流合作中心近期受教育部委託,組織實施2020學年度向海外教育機構公派教師項目,並形容該中心是「新近亮相的機構」。
在6月24日開幕的2020年線上全美中文大會,中國教育部中外語言交流合作中心主任馬箭飛致辭;他在6月16日則以「孔子學院總部(國家漢辦)黨委書記」的身份出席中國人民大學國際文化交流學院成立大會,顯示孔子學院總部在上月中下旬已改名。
微信近日流傳的「對外漢語公開課訂閱號」文宣資料則顯示,馬箭飛在線上全美中文大會開幕式上致辭時表示,該語言交流中心已推出「中文聯盟」數字化雲服務平台,支持中文教育企業推出網絡中文課堂、中文學習測試中心等項目。文宣並且披露,「網絡孔子學院」公眾號已經改名為「中文聯盟」。
宣傳軟實力 被懷疑文化侵略
對於孔子學院總部易名,卻有中國網民直指孔子學院「因為名聲臭了,以為換個名字就能掩人耳目」。更有網民狠狠批評,這種宣傳中國文化軟實力的方法成效不彰,花了一大筆納稅人的金錢,但是被外國人「懷疑是文化侵略」,怒斥:「這麼愚蠢的機構,改名不如撤銷。」
孔子學院總部在2007年4月成立,和國家漢辦是「一個機構兩塊牌子」,即對外展開工作時使用孔子學院總部之名,在國內則以國家漢辦銜頭辦公,是教育部直屬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