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首近日瘋傳的數字歌,乍見歌詞如墮五里霧,要唸到最後一句「5201314」才恍然大悟,可見我的離地廢過廢青,和養在劉府的貴公子有得比,縱使靠凌波微步巧妙避過國安六十六條,也難逃遭五花大綁送去海洋公園餵海豚的命運。遲鈍若此,皆因不熟原作,各種版本水過鴨背,連最動聽的粵曲版都不過電,更加從未在沖涼房花灑下複製,一面擦香𤩹一面呼喚曾經的影壇猛男于榮光──別誤會,不是隨風擺柳曲線表忠,而是自幼被唐滌生和陳蝶衣寵壞的耳朵太勢利,雖然口口聲聲標榜政治正確,誠實的接收器門檻不肯屈就。自由得只剩下數字,或者就是新常態了,我想起杜魯福《戲中戲》令人笑到肚痛的一幕:過氣女星站在水銀燈下頻頻忘記對白,試極都食螺絲,於是向導演獻計:「舊陣時我哋響意大利拍戲,唔會現場收音㗎,邊使背台詞咁老套,隨口噏一串數字就搞掂,呢嗱咁,我做畀你睇──33965,4748279?1616,60748,0384522……」一輪嘴七情上面,你還以為她背誦莎士比亞。
為免惡法纏身,左鄰右舍各出奇謀,乾脆封筆有之,改寫神怪短篇有之,其實使乜咁激,輕輕鬆鬆炮製「數字專欄」不是更好嗎?曹雪芹老師建議的滿紙荒唐言由數字代替,你話幾魔幻寫實,拿去競爭諾貝爾文學獎,仲毋庸翻譯㖭噃。而且沒有因言入罪危險,除非為國安法把關的一姐是張愛玲:「即使在理想化的未來世界裏,公民全都像囚犯一般編上號碼,除了號碼之外沒有其他的名字,每一個數目字還是脫不了它獨特的韻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