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國抗中包圍網 時事評論員 - 林忌

跨國抗中包圍網 
時事評論員 - 林忌

「我質疑,究竟自由世界有否認識到,已來到我們這一代的1936年,即德國出兵佔領萊茵蘭,而世界各國對此視而不見?在我一生之中,我很難想起,一件比今日更驚人的專制極權擴張行為」──前英國保守黨黨魁施志安,於英國《每日電訊報》撰文,以納粹德國破壞凡爾賽和約,來比喻中共訂立港版國安法,指出民主國家如果對中共毀約破壞《中英聯合聲明》坐視不理,將很快就面對此獨裁專政國家進一步挑戰,以至戰爭。

施志安是保守黨內脫歐派的重要代表人物,長期質疑英國政府對華政策過份軟弱,更是近月力反華為參與英國5G網絡的旗手。今年6月4日,全球17國的議會、超過100個議員,組成「對華政策跨國議會聯盟」(Inter-Parliamentary Alliance on China),也是施志安擔任主席一職。

從各國國會議員組成組織本身,以至從施志安文章觀點,正解釋了中共近年的所作所為已經促成民主各國要組成聯合戰線,去聯手抗中。此聯盟的目標,是要聯合全球民主國家的力量,針對中共不守國際條約、打壓人權、違反貿易平等,以至聯手抗衡中共的欺凌,以保障民主國家的安全與自主。這類組織所起的效用,就是透過研究、活動與游說,改變民主國家政府的政策;例如為BNO提供居英權利,即成此類「國際線」組織的成果。

早前很多「中立」或者親共的評論,均不斷聲稱西方各國只會「雷聲大、雨點小」,認為民主國家只會為貿易利益,而不會太關心香港問題,這就是最嚴重的誤判──歐美民主國家的政界,如施志安以至美國國務卿蓬佩奧,近日對中國一連串的抨擊,說明西方對中共看法的大轉向,由以往重視經濟貿易,變成視中共為專制獨裁、威脅民主自由國家生存的最大威脅。

如施志安本人的硬脫歐派,在上年英國忙於脫歐的國會僵局時,大家都定位於脫歐會令英國無力抗衡中國,甚至為爭奪中國貿易的利益,而出賣香港;另一方面,脫歐一直被定位為反移民,本應不利於香港人爭取BNO平權運動。結果,中共因孟晚舟案瘋狂攻擊加拿大,因澳洲提出武漢肺炎獨立調查,而粗暴欺凌澳洲,更撕毀《中英聯合聲明》,令英國連下台階都沒有,於是脫歐後原本希望與前殖民地如澳洲、加拿大更密切的英國,找到最天然的合作舞台──抗中。英國更藉此強化與美國的聯繫,於是久未有動作、原本只用來分享情報的英語國家「五眼聯盟」,除了新西蘭仍未積極參與外,明顯聯合起來,因中國而變得更團結。

最大的改變,就是各國原本定位中國的論述,如「商機」、「經濟發展」、「十幾億人的市場」,變成了「威脅」、「欺凌」、「獨裁專政」、「納粹2.0」;雖然民主各國政府一再否認視中國為「敵人」,例如英國與澳洲;但如美國的觀點,中國代表的就是對手,甚至是敵人。對待敵人,當然不會是把制裁、圍堵中共的反擊,只局限於香港,而是全方位,以制裁、封鎖中國,以促使中國經濟爆煲為目的。

中港官員仍未認清現實

從特區政府到中共官員的言論看,他們仍未明白各國已經「受夠」而要與中國反目的決心,反而提出一些非常可笑的數字,例如美國在香港賺了幾百億貿易順差云云。很多人把美方官員對香港的警告,視為純粹口頭警告,以為美國不敢制裁香港。相比起美國對中國貿易的5,000億美元逆差而言,美國對香港的幾百億順差,只是小數目。中共借國安法破壞香港的自由,結果就是令美國要「解決」香港問題,即令香港即使繼續「存續」,也無法為中共所用。

無論美國總統大選結果如何,美國共和民主兩黨,在抗中問題上早已達成一致意見,就是絕不會再作出姑息,因為根本就是退無可退。角色轉換反映了政策轉換,西方視中國為威脅;港版國安法引起的直接結果,就是團結了各國政府與議員,投入到圍堵中國的新戰略之中。因此可見的將來,美國一連串剝奪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地位的制裁會陸續有來;爭取港人移民的計劃,亦會陸續提出;中共唯一應對的手段,就是提供利益,然而當大家都認清中共的打算時,這些短期利益還能夠起的作用就非常有限。而中共不但沒有意圖淡化各國的懷疑,反而進一步威嚇,以為威嚇沒有後果,當然只會把各國趕得越走越遠,更加害怕中共,而要加入抗中。

林 忌
時事評論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