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買假口罩 312萬個已發11部門

政府買假口罩 312萬個已發11部門

【本報訊】海關拘捕兩間口罩貿易商的四名董事及職員,懷疑他們涉嫌向政府物流服務署(物流署)提供逾六百萬個違反商品說明條例的口罩,其中一半口罩已分發給11個部門,正安排回收。

商標並未在港註冊

今次涉案的Medicom口罩商標並未在港註冊,海關貿易管制處長麥毓錦稱,較早前接獲舉報,指有供應商向物流署供應的口罩附有虛假商品說明,經調查發現,口罩是由一間本地貿易商,經另一間本地貿易商提供給物流署,每盒口罩50個裝,盒面有圖案和英文字母,但商標並沒在本港註冊,其串法與生產商另一已註冊的商標相同,相信以此誤導消費者。

海關昨展示原生產商與涉案口罩的耳掛有差異。

而該批口罩經生產商的代表檢查後,發現它們在包裝盒設計、膠水黏合地方,欠缺序號或資料不清楚等,而且與原本的口罩在耳掛、物料、顏色及耳貼的材料等有差異。

海關上月24日在觀塘及紅磡拘捕兩男兩女(36至44歲),口罩化驗證實含菌量無超標,但產地不明建議停用。物流署接670萬個涉案口罩,當中312萬個已分派11個部門,正安排回收。海關呼籲商戶,若有該些口罩存貨,應暫停出售,並聯絡海關。

物流署稱,涉案供應商聲稱口罩來自上海,又指符合美國材料和試驗協會的口罩標準,並收取1,520萬元。署方預計回收158萬個口罩,連同仍在倉存的359萬個口罩,轉交海關處理。由於懷疑供應商提交虛假文件,已轉介警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