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專題】
疫情後遺症令經濟下滑,失業率高企,造就騙局頻生!近日內地猖獗的「搶單騙局」(大陸稱刷單)殺入香港,騙子看準網購盛行,電子商店為推高網店排名及銷量,不惜扮招募顧客「造假」買貨,游說港人加入「刷單」行業,稱只要在網購平台成功「搶單」便可賺佣。惟當求職者注入資金,並完成搶單後,騙徒便捲錢消失。早前央視新聞亦對騙局進行大踢爆。本報接觸到三名被騙港人,騙款逾10萬元,有人更欠下大耳窿,要動用政府的抗疫基金「填氹」。
受害人阿明任職地盤工人,原本月入20,000元,惟疫症肆虐令他收入減半,為幫補家計遂上網搵兼職,並應徵一份「神秘顧客」的筍工。對方將他拉入一個名為「天品云仓」的WhatsApp群組,內有30人,聲稱只要完成「搶單任務」便可賺錢。所謂「搶單」,就是電商付款請人假扮顧客網購貨量,誇大銷售數字吸引顧客。
賺錢假象嘗「甜頭」
阿明按指示下載一個「天品云仓」的應用程式(App),登記賬戶後存入本金,然後在程式內買貨,系統會退回貨品,買家便可獲貨物價值的0.1%作為佣金。買家每次「搶單」10,000元,可賺取10元佣金,每日「搶單」60次,便可賺取600元,倘本金注入10萬元,每次搶貨10萬元,即可賺6,000元,收入相當可觀。對方更游說稱在指定期間充值可得五成獎金,即注入10,000元,賬戶增值至15,000元,只要在一個月內每日搶單60次,可以取回所有獎金。
阿明見每次搶單只需兩分鐘,每日平均花約兩小時便可輕鬆賺取數千元,遂向銀行及財務公司借來76,000元,連同其個人積蓄10,000元,分兩次增值共86,000元,並獲贈43,000元獎金,其賬戶合共有12.9萬元作本金用來「搶單」。在短短一周內,他賬面已賺得近60,000元,但當申請提取現金時,客服便搬出不同藉口推搪。
申請分佣即遭踢走
「非常憤怒!如果係我自己賭輸咗或者跌咗都冇咁嬲。咁艱難嘅時期仲要呃人。」阿明怒斥騙子無良,如今他欠下76,000元債項,卻不敢告訴家人,只好將早前申領的7,500元抗疫基金,以及政府即將派發的10,000元用作「填數」。他事後在群組踢爆騙徒惡行,但隨即遭踢走,騙子並關閉「天品云仓App」。
記者聯絡群組其他成員,大部份人均不接電話,或將電話胡亂轉線到其他人手機,根本內裏九成人都是「做媒」。其中一名受害人張小姐因公司倒閉,找兼職時同樣因為應徵神秘顧客而中招,最終被騙3,000元。事後阿明聯同群組內另一名損失約30,000元的男苦主,到中區警署報案。
其後記者亦假裝應徵,被對方要求填寫「入職申請表」,提供姓名、年齡、居住地區以及銀行戶口號碼等個人資料。騙徒強調此工作「冇犯法」,並表示招聘職位是「亞馬遜、淘寶商城等各大商城代刷員」,佣金報酬是商品金額的5%至12%,任務完成馬上結算。大律師陸偉雄表示,騙徒的行為涉嫌干犯欺詐罪及以欺騙手段取得財產罪,一經定罪,最高可處14年監禁。而製作虛假搶單應用程式的公司亦牽涉串謀詐騙罪。他提醒,若市民收取金錢為某些網上專頁或商品製造虛假的瀏覽率或銷售率,本身亦屬造假,有機會干犯串謀詐騙罪,呼籲求職者小心。
中區警署於6月6日接獲一名男子報案,指在社交平台認識一名男子,對方稱可提供高回報兼職,並指示報案人下載手機應用程式及進行交易以賺取佣金。報案人按指示存入約86,000元到兩個本地銀行戶口後,對方失去聯絡,懷疑受騙。案件列作「以欺騙手段取得財產」,交由荃灣警區刑事調查隊跟進,暫時無人被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