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專家紛封筆 嚴防「被洩密」

財經專家紛封筆 嚴防「被洩密」

【本報訊】國安法罪行定義廣泛,財經界評論員接連表示會小心言論,甚至受壓封筆。在《蘋果》專欄筆耕15年的利世民,日前已宣佈封筆,他坦承決定與新法有關。《蘋果》另一位專欄作家孫柏文亦打算在下周之後停止撰文,「質疑官方數據作出分析,可能變成洩露國家機密。」他慨嘆文筆難復以往自由,「個遊戲規則改變」。

避談國企紅二代

孫柏文現時留居英國,他雖計劃將來長居,但可能偶爾回港。因國安法所指的犯罪地域包括中國境外,自己寫文章風格隨心,會參考一些內地案例按官方數據分析,擔心或涉洩露國家機密,「我點知會激嬲邊個?」有見現時新法未設追溯期,最合乎邏輯的做法是不再寫文章。孫慨嘆在新環境下,香港金融市場將缺乏媒體的有效監察,資本效率或可能下降。

利世民表示,香港輿論陷於低氣壓已非第一日的事。他指發生在財經界的事,並非每件都是好事,其看法很多都較悲觀。他不希望未來寫文章時自我審查,因此索性不寫。

冠域商業及經濟研究中心主任關焯照亦坦承,條文細節曝光後,自己對評論金融市場多了顧忌,如何謂憎恨全由中央演繹,以後會避談國企、涉紅二代或軍方背景或中國政治的股票,「你點知佢鍾唔鍾意?」

經濟學家羅家聰指條文含糊其辭,而中央對言論自由的尺度不時變化,倘日後突指有人言論犯法及逮捕,便是要小心言論的訊號。他指此手法造成寒蟬效應,「就係要令你驚、自我審查,個個都驚嘅時候就唔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