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記住的人只是記住 - 林夕

若記住的人只是記住 - 林夕

元朗七二一事件,正如六四一樣,為甚麼要堅持念念不忘?

因為真相還沒有大白,那39分鐘的無警時分,白衣人走後,「快速應變部隊」何以巧合地即時到場,他們是來幹甚麼的?警方沒有就這些問題給予令人信服的答案,他們的態度,也沒打算還市民一個文明的回應。事件覆蓋事件、新聞蓋過新聞,時間是最佳的心藥,也是讓人麻痹的毒藥。

米蘭.昆德拉《笑忘書》的名言:「人類對抗權力的鬥爭,就是記憶與遺忘的鬥爭。」啊,不夠,僅僅是緊緊擁抱這回憶不放,還遠遠不夠。

柳俊江在書中寫的很精準:「遺忘,不一定是自然現像。因為時間,記憶消退。因為創傷,選擇忘記。因為謊言,焦點模糊。因為利益,竄改歷史。」

常常問:「為何人們總是不吸取歷史的教訓?」最近在我臉書上筆名「海生」的朋友發給我一首短詩,最後兩段提供了一個擲地有聲的答案:「或許是忘記的人/遠遠多於記住的人/也許是因為/記住的人/只是記住」。

只是記住,一代一代人老去死亡後,記住的所有,在專制政權「後真相政治」的操作下,將灰飛煙滅。活着的人,每句說話每個字,終將成為大歷史裏的遺書。我們難道捨得不記下會來不及的遺言?

所謂歷史,尤其中國近代史,不只有一個真相,後人就在事實與謊言之間,憑不同歷史記載形式對比,再憑個人獨立思考,得出自己選擇相信的真相,僅此而已。

至於我們香港人的歷史呢?從前會說:「今天的新聞就是明天的歷史」,真的假的?當今的香港,新聞就像過去的正史編修官員,對事實會有所增刪,以隱瞞部分真相來說謊,也許,這就是柳爺在三色大台淪為CCTVB之前離開的原因吧。

所以,今天我們說:「人人都是記者。」自媒體發達,手機在手,天下事我有,每個人都有條件以影片與文字,記錄明天的歷史。

現在無力感充斥,會覺得能做的都做了,世界並沒有因此而改變。慢着,至少,在「明日歷史」面前,我們都是第一身的見證人,當暴政成為事實,書寫就是責任與義務,即使那是多麼瑣碎的碎片,也可能是歷史的補遺。

還是那句話:「只要我們記住歷史,歷史也會記得我們。」

(《元朗黑夜》推薦序節錄二之二)

ps:有關此書出版以及訂購詳情,請上柳俊江臉書一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