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程良藥:「薄血藥」不就是「通血管藥」嗎? - 高耀鈞

心程良藥:「薄血藥」不就是「通血管藥」嗎? - 高耀鈞

新病人被診斷有某種心臟病,到診時沒帶上他正服用的藥物。

病人:「其中一隻藥是『薄血藥』啊!」

我:「似乎你的病沒有需要服食『薄血藥』。會不會是『通血管藥』?」

病人:「它們不是一樣嗎?」

「薄血藥」跟「通血管藥」的名稱類似,卻不是相同的藥物。相近的名字,的確讓人感到混亂,很多病人都未能分辨。究竟它們有甚麼分別呢?

「薄血藥」只是俗稱,其正確名稱是「抗凝血藥」(Anticoagulant)。

「薄血」,顧名思義,就是要減低血液的凝固力。我們都有流血的經歷,不小心弄傷流血後,血液接觸空氣便會自動凝固,這是身體的保護功能,讓傷口不至於流血不止。然而,如果心臟或血管有病變,導致增加血塊形成的機會,就需要服用「抗凝血藥」,用來減弱身體正常的凝血功能,減低血塊形成的機會。

甚麼病症需要服用「抗凝血藥」?例如:心房顫動、深層血管靜脈栓塞、肺動脈栓塞、或者換了人工心瓣等。

以往只有一種口服抗凝血藥,就是俗稱薄血丸的「華法林」(Warfarin)。它有效減低血塊形成,但服用時候有相當要注意的地方!例如病人需要因服此藥而經常抽血檢查,以調校服藥的份量;飲食上需要戒口,特別是某些綠色蔬菜含高度的維他命K,由於維他命K幫助血液凝固,其攝入量的變化會影響華法林的功效,更加不能服用中藥。幸好,近年有多種「新抗凝血藥」面世,不需要病人因服藥而驗血和戒口,的確是病人的福音!

至於「通血管藥」,其實這名稱不太正確,因為此藥不能開通已塞了的血管!「通血管藥」是指「抗血小板藥」(Antiplatelet),常用於冠心病或是預防中風。此藥常見的例子包括阿士匹靈(Aspirin)和氯比格雷(Clopidogrel)。此藥的主要作用,是透過降低血小板的能力,防止在心臟或腦部的血管內形成血塊,從而減低心肌梗塞或缺血性中風的機會。

無論是「抗凝血藥」或「抗血小板藥」,都有機會出現流血的副作用;不過一般情況是低機會,即或流血,情況也普遍輕微。

「抗凝血藥」跟「抗血小板藥」是很重要的心臟藥,希望大家能分辨和了解更多。

高耀鈞 心臟科專科醫生

想輕輕鬆鬆健康啲,記住留意健康蘋台
http://health.appledaily.com.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