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中國獨立經濟學者賀江兵向本報分析指,過往國內這些假黃金套現情況亦有發生,最有可能是一些公司收買了一些「關鍵人物」,故能瞞天過海。
信託風險控制形同虛設
賀江兵認為這些假金騙局在中國並不罕見,可能都是與「腐敗有關」,只要「把做信託及保險的人收買就行」,便能夠共同合作「圈錢」。他又指金凰珠寶有在美國上市,在中美貿易戰情況下,事件相信會再成為美國攻擊中國的藉口。他亦指,信託公司的風險控制可能形同虛設,只要能圈錢就是好項目,不管是否有價值。現時他留意到近年很多信託公司財政惡劣,他認為證明已經到了「抵擋不住」的情況,否則仍可以用類似龐氏騙局的手法拖延一下。
香港金融業界人士周先生(化名)指,香港類似規模的實金抵押較少有:「以前有大家族會將實金存放於銀行,因為銀行最可靠。」但如今即使利用類似方式作抵押,會檢測和作詳細記錄,甚至存放期間被人「偷龍轉鳳」,保險公司都不作任何賠償。周先生指,存放黃金後有被他人掉包的事件並不罕見,曾有傳美國拒絕德國查看自己的黃金,故德國早年將存放在美國的黃金運回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