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二月,前香港網球一姐陳詠悠(Venise)在泰國匹克球(Pickleball)公開賽贏了女單冠軍,是香港第一人,有人稱這運動為「平民版網球」,場地、用具都較小較便宜,適合男女老幼,今年12月上演香港匹克球公開賽,搞手Venise與出任大使的藝人、前網球代表李思雅(Cindy),希望吸引更多港人關注匹克球。
記者:徐嘉華
攝影:董立華
訪問當天,Venise與朋友們三兩下手勢就將一個羽毛球場改為匹克球場,由於各人都有網球底子,球來球往,每球都很有勁。匹克球於55年前源於美國西雅圖,現時在美國打匹克球的人口超過300萬,球場超過20,000個,亦是當地中學體育課的運動之一。匹克球所用的球場跟羽毛球場完全一樣,只是球網座地,球拍像加大碼的乒乓球拍,打法則類似網球。
陳詠悠玩半年即奪冠
31歲的Venise曾代表香港參加亞運、全運及世大運,世界排名最高300多位,2013年因長期腰部勞損,被迫退役(見另文),她二月贏得泰國匹克球公開賽女單冠軍及女雙銀牌,但其實她初接觸匹克球只是去年九月,當時她在自己的婚宴上跟母校華盛頓大學的網球助教Irina Tereschenko聊天,才知對方已成為職業匹克球手。現職金融界的Venise表示:「第一次接觸匹克球時感覺像打網球,只是採用不同的技、戰術,我上班時在辦公室要坐十多小時,有空就打匹克球或網球強身健體。」匹克球分單打及雙打、室內及室外,對於慣打室外網球的Venise來說,現多在室內打匹克球,免受天氣影響,又免於曝曬,打得更舒服。小記試打匹克球後發覺不難學,握拍及正反手的打法、步法也跟網球相似,最大分別除了用羽毛球場外,就是球拍較網球小,拍面實心,塑膠球中空有孔,但易於控制,亦比網球便宜,球拍入門價約400港元,塑膠球亦只是數元一個。
港12月辦公開賽
同是網球出身、曾參選05年港姐的李思雅也是匹克球愛好者,這天跟Venise合作雙打。Cindy也是去年從友人口中得知匹克球:「我們有網球底子,容易上手,匹克球跟網球的步法及擊球都很相似,唯一有少許不同是拉板,網球要很大動作,匹克球若拉太大就會不夠時間擊球。」34歲的Cindy在04年從網球界退役,之後加入娛樂圈,但沒停止運動,網球之外,她亦參加高爾夫球比賽,近日炎夏更學玩無繩滑水,還有匹克球,她更是12月中香港匹克球公開賽大使,屆時會跟Venise首度合作雙打,她說:「我有些朋友很喜歡打匹克球,除成立匹克球會外,亦很有心免費去學校推廣這運動,但最重要是政府配合,肯放出多點場地或設立匹克球場,才能普及。」Venise則期望香港公開賽可邀得國際級選手來港比賽:「現在世界匹克球排名前列的球手大多曾打網球,亞洲近年亦盛行,有些海外球手都表示有興趣來港參加12月的比賽,一切視乎屆時的疫情及檢疫要求,若國際球手來不了,也會照辦本地賽。」
香港約於17年開始出現匹克球群組,現時坊間有不少人自組球會,在私人會所或一些社區中心改裝成匹克球場交流球技,大多數將室內羽毛球場、戶外網球場或籃球場改為玩匹克球,球網亦方便隨身攜帶,康文署轄下暫只有六個體育館(見附表)在星期一至五的非繁忙時段開放羽球場作為匹克球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