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媒體戰自年初起持續升級。美國先後宣佈將新華社、央視等多間中國官媒列為「外國使團」,中國外交部昨宣佈反制措施,要求美聯社、美國哥倫比亞廣播公司等四間美國駐京傳媒,要七天內向中方申報詳細資料、財務運作情況。《環球時報》總編輯胡錫進昨引用港區國安法條文,指駐港國安公署職責包括加強在港外媒的管理,暗示中美媒體戰可針對在港外媒。
美國2月將新華社等五間中國媒體駐美機構列為「外國使團」,6月更將範圍擴大到央視等四間媒體。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昨在記者會上宣佈,近年美國政府對中國駐美傳媒機構的正常報道活動「無端設限、無理刁難」,對中國媒體的歧視和政治打壓不斷升級,中方就此針對美媒採取反制措施。最新接受規管的是美聯社(AP)、國際合眾社(UPI)、哥倫比亞廣播公司(CBS)、全國公共廣播電台(NPR)。它們須在指定時間內,向中國申報在華所有職員、財務、所持有的不動產等書面資料。
胡錫進暗示可報復港外媒
趙立堅稱,中方措施是因應美方無理打壓中國駐美傳媒,被迫進行的必要對等反制,完全是「正當防衞」。他批評美方做法是基於冷戰思維和意識形態偏見,嚴重損害中國媒體的聲譽和形象,暴露其自我標榜的「新聞自由」的虛偽性。
胡錫進昨表示,中美針對彼此媒體採取行動,是由美方挑起、一再推動升級,迫使中方不得不「一報還一報」,並稱中方下定決心報復,奉陪到底。他特別提醒美方注意香港國安法的第54條,駐港國安公署的職責包含對在港外國傳媒的管理,「美國在香港據說有幾百名記者,中美媒體戰如果不斷發酵,北京可以選擇對美方的報復點,較美方對中國的施壓點更多」。
中美這場媒體戰的源頭,是《華爾街日報》今年初發表的社論「中國是真正的亞洲病夫」,其後中美開始互逐當地記者。華盛頓曾要求中國駐美傳媒機構削減60名中國籍僱員,並限制簽證;北京則驅逐《紐約時報》、《華爾街日報》及《華盛頓郵報》的多名駐華記者。美國繼2月宣佈將新華社等五間官方媒體機構列為「外國使團」後,上周又將四間官媒列為外國使團,須呈報在美的僱員名單和資產,並指四間媒體是中共宣傳機器。
分柝指驅逐戰美損失大
外媒分析指,兩國在互逐記者的角力中,美方損失更大。因中國官媒的報道在英文輿論圈影響甚微,而美國主流媒體駐華記者屢發表重磅調查報道。在與中國政府驅逐記者的比拼中,華盛頓難以獲勝。
浸會大學新聞系專業應用副教授李文則感嘆,兩國交惡最影響記者,也扼殺記者作為訊息媒介的機會,預料這場驅逐戰持續的話,將影響世界了解中國情況。
外交部/《蘋果》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