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印度很久以前經濟疲弱,農業是其最大依靠,但近五年經濟迅速崛起,成為全球增長最快的經濟體之一;自2015年起,印度GDP增長速度一直超過中國,至2018年更達到8.1%。可惜到近年,印度處於嚴重經濟放緩中,從2019年第一季度開始,經濟出現逆轉;同年次季GDP增長速度下跌至5%,第三季度經濟增速更創下六年來最低水平,降至4.5%,連續三個季度經濟發展速度低於中國。
廢大面額紙幣釀動盪
對於印度近年的經濟逆轉,市場都歸咎於總理莫迪的經濟政策。2016年底,印度突然廢除大面額紙幣,造成大規模的金融動盪,民心不安。2017年又實施全國統一商品和服務稅,對農業、中小企業帶來傷害。
數據顯示,印度農業佔GDP比重約16%、工業約30%、服務業則約54%,產業結構失衡導致失業率高企;本來印度年輕人口眾多,其勞動力非常豐富,但「人口紅利」得不到充份利用。
此外,印度交通及電力供應等基礎設施並不完善,有指僅處於中國70、80年代水平,需要投入非常龐大資金,但回報卻非常緩慢。本地結構不完善,對外亦受大環境拖累;近年國際整體經濟不景,導致印度對外貿易備受挑戰,外資和國內私人資本投資減少,企業負債率高,進而影響消費,導致經濟增速放緩。
超越中國一直是印度發展首要目標,本來目標就在眼前,惟在本土結構不完善及外圍發展不景氣情況下,要超越「強國」仍有待時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