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港交流辦今運作 隱蔽未裝招牌

台港交流辦今運作 隱蔽未裝招牌

【本報訊】台灣人道援港主要公開窗口、台港服務交流辦公室(下稱交流辦)今正式投入服務,陸委會主委陳明通料將高調主持開幕禮。本報特約記者在交流辦開幕前一連兩日於大樓外觀察,發現位於隱蔽民居中的交流辦,低調神秘,守衞森嚴,料運作首日不會有太多港人登門尋求庇護。

搭乘台北捷運淡水線到大安站,在1號出口右轉沿着師大附中運動場,靠右走五條巷弄,步行約五分鐘便可找到隱藏在台灣民主基金會大樓內的交流辦。台灣民主基金會是樓高七層裝有玻璃幕牆的現代建築,在街外除了看到接待大堂人員走動,其他樓層幾乎全拉上窗簾。交流辦設於三樓,但大樓外直至昨午尚未裝上交流辦招牌。大樓正門設在巷弄內街,裝上厚重的鐵閘。除了巷弄正門,大樓地下停車場設在另一邊大街。記者在大樓外觀察,建築大樓內外不同角落,裝了最少八台閉路電視,監控內外及地下停車場通道。

料首天求助少

記者前日在大樓外拍攝期間,先後有多名掛陸委會證件職員進出,其中一位是曾派駐香港台北經濟文化辦事處的高級官員,他們進入大樓均要出示陸委會證件。其間,有騎電單車巡警到大樓外電子巡邏記錄站打卡。記者按下大樓門鈴,有保安員出來了解,經通傳後再有一位沒掛證件、相信是基金會的女職員,隔着鐵閘解釋不便透露交流辦資料,只表示交流辦使用其中一個樓層,不願透露樓層面積等詳情。記者昨再到交流辦外觀察,有數名工作人員進入大樓。

據了解,陸委會開設交流辦除了正副主任,會額外聘請10名新職員,相關機構調派四人。一直提供人道協助的濟南教會牧師黃春生,在交流辦成立前與陸委會官員交換意見,他指去年反送中期間赴台的港人,在當局協助下已獲居留身份及工作證,不需再到新設的交流辦求助。他估計,交流辦運作首天,不會有太多港青前往求助。有流亡台灣的香港抗爭者估計,求助者因不想身份曝光,不會選擇於首天求助,避免成為追訪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