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台港服務交流辦今正式開幕,為港人提供人道協助。香港中文大學社會科學院榮譽講師葉國豪估計,短期內最多有數百至上千名港人經交流辦赴台。他認為,受營運資金等限制,交流辦只是暫時性安排。台師大政治學研究所教授曲兆祥指出,台灣政府應「給他身份,不要光給他生活」,強調受助港人需要的是難民法。
「現在連辦公室主任也未清楚。」葉國豪表示,現時交流辦的預算主要來自陸委會及行政院,行政院預算不能超過5,000萬新台幣(約1,300萬港元),否則要向立法會報告,公開其開支,包括接收港人的人數,故認為交流辦是暫時性安排,認為台灣政府要成立長遠部門,需先確立負責人。
台港人相處勢成挑戰
葉國豪指出,蔡英文政府成立交流辦是對香港去年六月至今連串事件的回應,主要吸引兩種人到台灣,一是有資金人群,包括投資移民等;二是難以透過一般移民管道移台的年輕政治難民。
他又提到,香港去年6月至今超過9,000人被捕,很多是學生,相信短期內最多會有1,000人經交流辦赴台。他又指,港人居台後,要謹慎處理與當地人的互動:「未來一定會有衝突,可能是語言、文化方面。」另外,台灣要思考社會是否已準備容納或接收那麼多港人,他認為社會未必會有這種觸覺:「台灣社會關心香港,但是否能接受大量政治難民到台灣,那是另一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