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之後 - 曾志豪

七一之後 - 曾志豪

有人說,七一後的香港,已經不是香港,或者只是一個叫香港的地方。而香港人始終無法擺脫「借來的時間,借來的地方」這個魔咒,我們始終沒有「穩定」,只是不同長度的「期限」。97倒數大限,50年不變也等於50年後會變。

七一後的香港人,只有兩個樣辦,一個是屈原,一個是申紀蘭。

屈原是愛國詩人,但最愛國不是他寫的《離騷》,而是他面對昏君奸臣的「反應」。就是不作反應。他被楚頃襄王疏遠,貶謫流放,但他沒有懷恨在心,沒有任何想推翻楚王取而代之的異心,只是悲憤抑鬱,賦詩抒情。及至楚王敗走國都攻破,他居然沒有歡呼拍掌,深慶大仇得報,反而痛哭流涕,為國傷心。最終更投江自盡,留下一句「舉世皆濁我獨清,眾人皆醉我獨醒」的名言。這就是「愛國」!國家對你不好,你不怨恨不反抗,仍然為國事憂傷。如果天下臣子都像屈原,哪個國王不愛他?百姓知道屈原冤死,也沒有任何過激反應,沒有報仇,只是想如何打撈屍體,我是國王也愛這樣的人民!愛國典範就是如此確立。你看看伍子胥,同樣被楚王所害,居然勾結外國勢力吳國,倒戈滅楚,甚至有鞭楚王屍體的講法。這種不肯乖乖接受強權逼壓命運、反而「勾結」外國勢力反抗報仇的行為,當然不為政權歡迎,也就不能享有「愛國人士」的尊稱。所以香港人要記住,愛國要像屈原,無論國家如何仇視你,你只能悲傷但不能怪責國家更不能心存報復推翻之念頭,這樣便能做一個愛國港人了。至於申紀蘭,66年人大代表舉手投贊成票的經歷,毛澤東搞文革她投票贊成,鄧小平否定文革她也贊成,她才是「兩個凡是」的真正信徒。重點是,她沒有為「今日的我打倒昨日的我」而不安樂,因為她有着堅定無比的「投票自信」。把自我拋入汨羅江,徹底做一個舉手機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