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前中共急維穩 推大灣區理財通 開放3,000億跨境投資 市場零反應

7.1前中共急維穩 推大灣區理財通 
開放3,000億跨境投資 市場零反應

【假恩假惠】
【本報訊】港版國安法殺到,中央趕在7.1前,藉跨境搵銀機會(尤其北上)圖讓港人收聲,以有毒糖衣對沖社會怨氣。包括人行、金管局及澳門金管局,昨日就粵港澳大灣區開展「跨境理財通」業務試點發聯合公告,內容屬舊酒框架,正式啟動時間及具體實施細則要待另行規定揭盅。據悉,不少銀行就理財通專項賬戶及相關系統設計仍未展開,故有學者及經濟師分析,公佈時間明顯與立法有關,惟措施對紓緩民情作用不大,又因外界早已流傳公佈,昨日股市對消息未見反應。

金管局總裁余偉文表示,未來數月會與證監會及內地相關部門合作,並與業界磋商,敲定細節爭取早日啟動理財通。

根據公佈,理財通產品法規會尊重國際慣例做法。大灣區人口逾7,000萬,本地生產總值1.6萬億美元,相等於香港規模約19倍。

經濟學家羅家聰認為,聯合公佈「主要係呢個時候(立法前夕)好似趕客咁,想廢咗你個國際金融中心地位,佢做返啲姿態希望話畀出面聽呢度仲有得行。」但他指近年中港已設有滬港通及債券通,理財通「本質冇乜分別」,都係債股投資。

中投傲揚基金經理溫鋼城相信,揀昨日公告「都係想對沖吓市場氣氛」,不過消息上周已流傳消化,加上市場擔憂疫情反彈,以及受中美矛盾升溫等利淡因素影響,故昨日市場無太大反應。

中央趕7.1前公布大灣區開展跨境理財通。

學者:對紓緩民情作用不大

美國克林信大學經濟系副教授徐家健亦指出,政策對一般香港市民較間接,料紓緩民情作用不大,中國經濟亦未見好,理財產品需求不會因政策突然激增。

所謂跨境理財通是指大灣區內居民可通過開設封閉式專項戶口,跨境投資區內銀行銷售的理財產品,估計主要是基金及結構性存款,當中「南向通」指內地居民可在港澳銀行購買投資產品,「北向通」則相反;市傳南北向通各設1,500億元人民幣總額度,但昨日並無公佈。

金融界看好理財通前景,星展集團董事總經理兼集團財資及市場部總監伍維洪認為,理財通帶來可觀機遇,即使南北總額度如傳聞規模,以區內人流及財力,額度絕對可以消化。

中銀香港副總裁龔楊恩慈謂,該行早前已推大灣區開戶易及公司註冊易等跨境服務,待細節落實後,會推相關產品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