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傭受歧視 放假外出被炒

外傭受歧視 放假外出被炒

【本報訊】外籍家庭傭工一直是武漢肺炎疫潮下最被漠視一群,政府救濟無份,卻受盡社會白眼。有組織訪問427名在港外籍家務工,發現大多數受訪者在疫潮下受到的歧視比平時更多。有家務工因放假外出,被僱主假設患肺炎而被炒魷魚。逾七成外籍家務工不知悉投訴渠道,工會要求平機會設立小組處理,以及要求政府給予僱主指引,交代受隔離期間的工資安排。

香港亞洲家務工工會聯會(FADWU)收集427名匿名問卷,當中有來自菲律賓、泰國、尼泊爾及印尼的家務工。結果顯示超過八成外籍家務工認為在疫潮期間受到更多歧視,他們在公眾地方如街市、街道、公共交通工具中感受到被歧視,有些甚至在僱主家中也被歧視。有家務工表示,曾因不慎碰到其他人被大聲喝罵,有僱主會嚴格要求他們每次外出回家後均須洗澡和洗衣服。

八成受訪者不知投訴渠道

調查亦發現近八成(78%)受訪者不了解《殘疾歧視條例》下的保障,家務工受歧視時不知所措,更不知道可向平機會投訴。逾八成受訪者缺乏以其母語提供的防疫資訊,有工友表示僱主未有提供足夠防疫物資。工會收到超過10宗求助,僱主在疫情期間無理解僱家務工。當中有尼泊爾籍家務工患有高血壓,工作時多次感到不適,先後多次要求僱主允許到醫院覆診,惟均被拒絕。家務工後來趁假期自行到醫院覆診,回家後即時被僱主炒魷魚。

有印尼籍家務工今年2月抵港工作,3月感到不適,僱主帶她到醫院檢查,包括驗血、照X光,更接受武漢肺炎檢測,結果呈陰性,惟僱主仍然解僱家務工。其後到中介公司辦理手續時,家務工稱被員工以印尼話侮辱,指她「好似一隻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