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碼金魚缸】過去一年是多事之秋,中美貿易戰、武漢肺炎及反修例運動同時夾攻,生意人自然切身感受到橫風橫雨、雷電交加之苦;平時逐粒逐粒贏的糖,今年一鋪過輸間廠。香港上市公司的盈利警告,亦學全球央行一樣「量化寬鬆」,我用程式統計一下上半年的盈警通告,原來已逾千二份,試試探討當中有否投資啟示。
今次繼續使用Python寫程式,到港交所(388)網站下載今年以來(截至上周三)盈利預告的通告,發現共有逾千五份,當中約294份是盈喜;在餘下逾千二個盈警中,最多是3月20日的41個盈警,以月份計亦是以3月份的387宗最多(圖一)。當中912份盈警提到虧損,33份提到重大虧損,來自航空、飲食及地產股。
以行業計(圖二),原來以建築股發盈警數字最多,有約百份,佔整體上市220家建築股逾半;其次為107家地產股,佔整體39%。大家以為最受衝擊的酒店餐飲業,則排第三,有102份盈警,佔該行業129家上市公司的八成;以比例計,仍然以酒店餐飲業受波及最全面。
受累疫情盈警遠多過示威
建築股叫苦,是因為該行業無法在家工作,隨着大量項目停工延期,只能靜待武漢肺炎疫情減退。地產股重挫,則因為寫字樓、商場在經濟下滑要做減值,賣樓減少亦有影響。至於免疫力最強的,竟然是大陸的交通設施股,只有一家深圳高速(548)曾於上半年發盈警;其次是兩隻黃金及貴金屬股——靈寶黃金(3330)及大唐潼金(8299),佔該類別股份數目的14%。
有不少公司發出不止一次盈警,如九倉(004)便兩度發盈警,山東墨龍(00568)更六度發出了包含盈警字眼的通告,不過當中兩份其實是首季度業績。
至於盈警理由,相信大家都耳熟能詳,我將所有盈警通告下載後,以程式抽取當中文字作分析(圖三),發現當中提到「示威」、「社會事件」、「暴力」字眼的盈警有100份,聚焦於餐飲、建築及媒體股。提到「疫情」、「新冠」、「肺炎」的盈警則有逾400份,高出三倍,波及的行業計亦近似,但株連層面更廣更深,比前者多出10個行業類別的股份要發盈警。
武漢肺炎對企業盈利及經濟的衝擊遠較示威大,並不令人意外,因為事件是全球性,並拖累全球經濟出現金融海嘯以後最大衝擊;而且整條供應鏈均無一倖免,那怕你的業務處於疫情不嚴重的地方。另一項重要衝擊因素,則為貿易戰及中美關係,在盈警中提到相關字眼的有94份,叫苦的則以紡織服裝股為主,工業股緊隨其後。
不提國安法不代表非原因
這種用關鍵詞分析的方法,或許會有漏網之魚,部份公司的盈警通告,可以完全不透露緣由;如飲食股富臨(1443)剛剛發出的盈警,預告狂蝕6億元至6.5億元,但隻字不提疫情或示威。同樣情況亦見於翠華(1314)同日公佈或出現高達3.3億元虧損,但大家當然心領神會。正如沒有企業會在公告中提到港版國安法會影響營商前景及吸納人才,但不代表這不是一個重要因素。
金融學術界中亦有研究盈警這類企業披露對股價的影響,以及市場消化有關消息的速度及效率。我亦拿今次的盈警股作分析,篇幅所限,僅拿公佈盈利後下一個交易日的股價表現作分析,發現股價平均下跌0.5%,但標準差為4.5%,意味表現差別很大。
有42隻股份在公佈盈警後的下一個交易日,股價跌逾一成,電力設備銷售商瑞斯康(1679)3月19日發盈警,翌日即跌四成,再下一個交易日再跌45%。中國恒大(3333)及恒大健康(0708)3月下旬發盈警,翌日各跌17%至18%。平均來說,盈警後股份翌日跌幅不一定大,原因可能是市場早已預期,甚至有「春江鴨」趁早減持或沽空,我相信亦與現時大市受宏觀及政經因素主導,個股自身亦只能隨波逐流;大局難挽,估值早跟隨大市調整,又或因為全球放水救市而喘定。
今次做的分析,雖然涉及的股份及通告過千份,而且要到港交所拿通告,到財經網站取個股行業分類,以及在雅虎下載股價數據;但我發現下載速度還是相當迅速,往往在數秒或數分鐘之內,只要程式的引擎寫得穩健,根本不用考慮如何把數據存底,而是可以每次自動下載數據做即興分析,對散戶而言,起碼可以DIY而不用訂閱昂貴的金融數據服務。當然,最好還是由證券行或銀行提供數據的API接口,供用戶直接讀入程式。
4%股份推動美股長升
最近看了一份研究,提到美股在1926年以來的淨增長,竟然只是來自4%的股份;其餘股份炒埋一碟的回報,只與投資國債相若。即是如果你買不中這4%的股份,長期而言亦不會有翻身之日。
大家現在看到股市裏的都是倖存者,當中不知道那些幾年後仍然存活,無仇報的例子太多,看看已除牌的利豐、又或處於殭屍狀態的思捷(330)、十多年前曾見百六元的中移動(941)以及光芒不再的滙控(005),便知股市沒有從一而終這回事。今次盈警急浪過後,又不知淘盡多少英(梟)雄。
尼奧
作者電郵:mailto:[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