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絕中共綁架,加拿大能撐多久? 時事評論員 - 長平

拒絕中共綁架,加拿大能撐多久? 
時事評論員 - 長平

全世界都知道中國綁架兩名無辜的加拿大公民——前外交官康明凱和商人斯帕弗,也稱「兩個邁克爾」——是為了交換在加拿大被捕的華為高管孟晚舟。但是,此前中國政府一再否認,自稱是在「依法辦案」。直到最近,加拿大法庭裁定,美國試圖引渡孟晚舟受審事宜符合「雙重犯罪」的引渡標準,批准繼續推進引渡程序,中國政府再也不想偽裝和華為無關,而是赤裸裸地承認綁架意圖,提出釋放人質的條件。

6月20日,中共英文官媒《中國日報》歐盟分社社長陳衞華發推說,孟晚舟的命至少比康明凱和斯帕弗貴十倍。這充份暴露了綁架的目的和算計。其實,孟晚舟被捕之後,另有兩名涉嫌毒品犯罪的加拿大公民謝倫伯格和范威在中國被判死刑,也被認為是毫不掩飾的報復行為。按陳衞華的算法,這兩人的命更不值錢,簡直可以忽略不計。

6月24日,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把話說得更明白。他借康明凱妻子的言辭說,「加拿大司法部長有權在任何時刻終止孟晚舟的引渡程序,這樣做符合法治,也有利於解決兩位加拿大公民的問題。」如此一來,中共扔給西方社會和整個人類文明一大難題:世界第二大經濟實體公開承認自己綁架外國公民,並提出交換條件,你們能怎麼着?

發家至今的「光榮」本領

自創黨以來,無論在中國打江山坐江山,還是滲透香港台灣,以及與全世界打交道,中共從來沒有改變其黑社會綁匪的特性。中共自己編寫的黨史中,隨處可見洋洋自得地炫耀當年的綁票發家史。例如,《北京日報》2014年發表的一篇歌頌中共高級將領劉震的文章中寫道:1932年,劉震將軍任鄂東北道委特務大隊特務員。特務大隊專「抓案子」。所謂「案子」,舊日之綁票,今日之人質也。「案子」交換所獲,金銀財寶,供部隊後勤之需。這篇文章至今作為光榮革命史料,保存在中共新聞網。

直到現在,中共辦理的所有重要案件,無論是打擊異議人士,還是所謂「反腐倡廉」,無一不是延續這種綁架手段:將其親人作為人質,威脅被審問者或者談判者就範。區別僅僅在於,當年的菜刀換成了如今的互聯網。這一招早就試探性地用於外國人。他們先拿小國開刀:2016年,瑞典人權活動人士彼得達林被折磨得上央視「認罪」。香港銅鑼灣書店股東、瑞典籍華人桂民海的案件更是離奇,在拘押審訊期間「經本人申請恢復中國國籍」。

跟所有綁架案一樣,人質的健康和生命受到威脅,親人不可能無動於衷。康明凱從中國獄中寄出的家書說,「如果在這個地獄中仍有微微的一線生機,那便是創傷在我心中烙下深深的痛楚。」不難想像,家人讀後如何心如刀絞。他的妻子通過媒體發聲,呼籲政府答應綁匪條件救夫要緊。她的陳情在加拿大獲得了一些人的支持。

上周四,加拿大總理杜魯多作出回應,拒絕用孟晚舟換取兩名加拿大公民,形容這樣將置所有加拿大人於險境。很多人在對「兩個邁克爾」的遭遇痛心疾首的同時,也因杜魯多的回應鬆了一口氣。

然而,我想要提醒大家,綁架者從來不在乎被要挾者怎麼說,而是看他們能夠撐持多久。在綁架者已經赤裸裸地亮明身份之後,如果整個世界仍然無動於衷,或者仍然停留在口頭關注和譴責,那麼等於鼓勵他們繼續為所欲為。

如果西方社會認為這只是加拿大的麻煩,而不是立即挺身而出一起對綁匪實施懲罰,那麼加拿大一定不會堅持太久,最終可能一邊繼續口硬拒絕,一邊私下妥協和交換。對於整個人類文明來說,這將是具有里程碑意義的重要一步,決定中共的看家本領是否也能在西方世界運用自如。

長平
時事評論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