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醫管局標榜以「時刻不忘、以人為先」為機構宗旨,視病人及員工為核心,惟現實與理想總有距離。有工會調查發現,公立醫院職場欺凌猖獗,是人手流失的罪魁禍首。工會抽樣訪問800名醫管局護士,發現八成受訪者上半年間曾感被欺凌,但逾八成人遭欺凌均選擇啞忍。
631宗投訴無一過三關
醫院管理局職工總會及香港護士協會合作,調查公院職場欺凌情況。800名受訪醫管局護士中,八成人表示過去六個月覺得曾被欺凌,近四成人每月至少被欺凌一次;過半數人曾多於一次被喝斥、成洩憤對象、被忽略、嘲笑、羞辱,只有約一成人未曾被羞辱或冒犯。
香港護士協會主席李國麟指出,「笑騎騎,放毒蛇」是常見欺凌例子,惟受害人未必察覺。機構內更有人用輪更制度欺凌同事,例如多次不合理地編制假期,使同事兩星期內要連續工作12天。他批評施虐者「濫權」,以權力欺凌一些「反叛」的同事或下屬。
醫管局職工總會副主席文雪瑩分析,調查顯示近八成人不放心向上司表達問題,「因為施虐者就係同事或者上司,令受害者冇得避,係一個困局」,加上院方及醫管局高層坐視不理,縱容欺凌情況,「離職就係大多數受害者嘅唯一出路」,而不會考慮控訴或尋求情緒輔導。文斥醫管局多年未有正視問題,導致欺凌猖獗。醫管局職工總會主席林娟亦批評現行機制導致員工未能有效控訴職場欺凌問題,「管理層以『溝通問題』、『大家可能信任唔夠,出現誤會』輕輕帶過」,變相縱容施虐者。
工會提出六項建議,包括為欺凌下定義、確立職場欺凌為操守問題、承認工會協助同事的角色、改革現有職員上訴委員會人數及代表性、改善調查方法及普及化調解機制。林指現行投訴機制分三層處理,若部門主管裁定投訴不成立,申訴人需提出新的指控或證據,上一級的聯網總監才能受理,近三年來631宗投訴中,能達最高級別(職員上訴委員會)的個案只得五宗,更全數被裁定不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