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搣飛割凳】未必是大師,但肯定不是庸才

【搣飛割凳】
未必是大師,但肯定不是庸才

要定斷祖舒密查,自然不能單憑兩集《蝙蝠俠》。事實是,他不只拍娛樂大片,也拍過一些在影史上留名的清新小品、又或批判社會虛偽本質的狂躁電影。他未必是某些影評人眼中的大師,但也肯定不是某些影評人口中的庸才。
撰文:月巴氏

【反映成長】《St. Elmo's Fire》(1985)

跟《早餐俱樂部》(Breakfast Club)同年上映(甚至連部份演員也重叠),同樣反映成長問題:七個大學畢業生,各有抱負和苦惱,面對繽紛喧囂80年代的樂與怒。在主題的呈現或許不及《早餐俱樂部》深邃,但輕輕省省,不落俗套。難忘當年才不過23歲的狄美摩亞(Demi Moore)。

【批判社會】《怒火風暴》(Falling Down, 1993)

最暴躁的米高德格拉斯(Michael Douglas),他置身於酷熱的洛杉磯,被炒魷,加上種種遭遇,令他一日之間,由一個向來服從社會的人,變成徹底反社會的人,他要向社會報復,戳破社會的虛偽──就連快餐店掛出來作招徠的漢堡包圖片原來也是呃人的。祖舒密查對情緒的推進渲染,精準。

米高德格拉斯(左)

【追查真相】《8米厘感官謀殺》(8mm, 1999)

《七宗罪》編劇撰寫的故事,讓當年還未濫拍的尼古拉斯基治(Nicolas Cage),在祖昆馮力士(Joaquin Phoenix)帶領下,走入地下色情片世界:身為私家偵探的他,受富婆神秘委託,調查她死鬼老公留低的一段八米厘短片──短片拍下少女被殘殺的過程。當真相浮面,變回一齣普通動作片,但前三分二的確好睇。

祖昆馮力士(左)、尼古拉斯基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