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與創新難協調

傳統與創新難協調

【本報訊】金管局自去年上旬發出8張虛銀牌照後,多間營運商籌備業務至今的一年多時間,已不停傳出高層執位及跳糟消息。業內人士分析,背後揭示傳統銀行與金融科技文化衝擊窒礙業務推進,以及營商前景不明朗加速人才流失等問題。

香港資訊科技商會榮譽會長方保僑認為,疫情發生本來有利虛銀等非傳統金融模式推進,但本港自去年反修例運動後,再經歷疫情,到「港版國安法」即將實施,大環境「唔樂觀係正常」,各行各業根本「foresee(前瞻)唔到未來6至12個月經濟形勢」。已獲發牌的虛銀「請咗啲叻人返嚟捱咗8、9個月」,未見具體成績,有其他機會自然另謀高就。

他又指,另一原因與傳統銀行及創新科技文化南轅北轍有關,傳統銀行對合規風管比較緊張保守,金融科技講求創新及客戶體驗,協調不順「可能令成功發展有窒礙」。也有業內人士形容,金管局對虛銀合規監控的尺度等同銀行,要「砌掂」兼容創新及安全的虛銀平台絕非易事,加上股東成員多的財團,亦可能出現「人多聲雜」情況,減慢業務決策及推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