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校長制訂 涵蓋網絡資助 英學府頒安全指引 阻中共干預

全國校長制訂 涵蓋網絡資助 
英學府頒安全指引 阻中共干預

中國政府影響力滲透各國大學校園的情況,近年成為焦點,英國的大學校長組織就制訂安全指引,涵蓋網絡保安、接受外國金錢等範疇,務求保護學生、教職員與學術研究活動免受外國勢力干預。


由全英大學校長組成的「英國大學」組織(Universities UK,UUK),擬在秋季頒佈首份大學防禦外國干預綜合指引,尋求協助大學負責人「穩健保護學術自由、大學自治和本身價值觀」。

英國大學的外地生以中國留學生最多。

倫敦去年聲援香港示威者的集會,有親北京學生「踩場」。

捍學術自由 擬秋季公佈

指引的制訂參照了政府「保護國家基建中心」去年公佈的捍衞大學研究建議,涵蓋了網絡保安、校園保安、大學合作、接受外國政府與組織資金,以及推動言論自由等對於英國高等教育成功至關重要的價值觀,料秋季公佈時會有更具體細節。

近年政界有份量人物、學者與外交界人士都關注外國干預情況,特別是大學財政上,對中國留學生學費與研究經費撥款的倚賴持續增加。

目前英國的外國留學生當中,以中國留學生人數最多,合共提供20億英鎊(191億港元),佔全英國大學總收入5%。政府預計,到2030年,國際學生更會由大約48.5萬人增至60萬人,尤其中國與美國及澳洲關係惡化令更多人選擇到英國留學。有官員警告,留學生的巨額學費可能被用作政治籌碼。

去年11月,外交委員會的調查就發現有「驚人證據」顯示中國政府滲透英國校園,包括有一些與中國使領館關係緊密的組織,在校園內監視及舉報學生言行,意圖「阻止討論被中國政府視為敏感的話題」。委員會主席董勤達(Tom Tugendhat)指出,「北京藉着威脅撤走留學生或研究經費,尋求遏止某些研究課題和影響大學生活……英國學術自由已受到蠶食」。

華使館被揭監視學生言行

英國政府有見「外國的干預行為持續威脅高等教育部門核心價值、基礎設施和研究合作」,之前已向UUK施壓,要求「加快及擴大」應對大學面臨的各種風險。外交部上月亦提醒大學「倚賴單一資金來源」的風險。事實上,劍橋大學正因為與華為合作而受到批評;牛津大學在今年較早時就停止接受華為的捐款。分析指UUK頒佈指引將有助大學在持續進行合作研究之餘,避免削弱國安、損害校譽。

UUK表明,這份即將推出的指引並非針對特定國家。UUK國際主任斯特恩強調,有來自世界各地的學生,有助「創建出全球化教室、為未來貿易與合作奠定基礎,以及每年帶來的260億英鎊(2,486億港元)經濟貢獻」,但大學在跟國際交流上「可以而且必須看清現實,保護學術自由,大學自主和價值觀」。
英國《泰晤士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