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物浦似乎是命途多舛的代名詞,一個曾經的世界頂級球會,拿一個英超冠軍都要等30年,今年終於等來驚人的球季,在聯賽榜以二十多分遙遙領先,以為球會史上第一個英超冠軍獎盃十拿九穩了,卻遇着人類近代史中最可怕的疫症,當時就傳聞四起:腰斬球季、取消賽事等,那個唾手可得的英超冠軍難道又懸了?
做得利迷,心臟本就十分強大,能抵住巨大壓力,對此好事多磨的球季,問過同是利迷的朋友,甚至在利物浦球迷討論區、專頁等,大家都很淡定,沒多少人怨天怨地。或許,30年來大家都習慣了利物浦的「黑氣」,早就養成處變不驚的氣度,無謂過多的杞人憂天。96/97、08/09球季都是聖誕節仍處榜首,最後分別只獲第四及亞軍。13/14那個亞軍就更令人心痛了,當時的紅軍擁有「哨牙蘇」、狀態巔峯的史杜列治、初出茅廬的史達寧,當然還有被「桂神」封為「神奇、頂級、超卓」的「神奇隊長」謝拉特,踏入2014年以不敗戰績及11連勝進佔榜首,第36周主場對車路士時卻因謝拉特的「世紀一跣」,再與冠軍失諸交臂。上年,又以球會破紀錄的97分,一分之差屈居亞軍。難怪「曼德拉」曾經說過:「若要生活好,咪買利物浦。」
這些亞軍,對很多球會而言,已是驚天成就,對一代豪門的利物浦而言卻是形同一次次的羞辱。白頭宮女話當年,7、80年代的他們曾橫掃英格蘭、稱雄歐洲大陸(英超前奪得18次英格蘭頂級聯賽冠軍、四次歐冠),只是1985年希素球場慘劇及1989年希斯堡慘案後,紅軍表現下滑,踏入英超時代更淪為二流球隊,利迷怎能不心痛不失望呢?
事實上,不僅紅軍遇上世紀魔咒,利物浦這個輝煌一時的世界級貿易港,也在70年代後逐漸沒落。位處英國西北部的利物浦與愛爾蘭隔海對望,曾擁有英國甚至是世上最大最先進的港口,三百多年前建成英國第一個船塢,到18世紀末控制了歐洲41%、英國80%奴隸貿易(按今天標準,這是利物浦的原罪),更是工業革命後英國最主要的製造業中心。因為工業革命及海上貿易,大英帝國得以稱霸全球,利物浦正是這個帝國的最佳證人。二戰後,霸主地位被美國取代的日不落帝國,日漸老態畢現,利物浦也今非昔比,在英國的經濟及政治地位江河日下。
到了70年代末,「鐵娘子」戴卓爾夫人(中英聯合聲明的英方簽署人)的鐵腕私有化政策下,利物浦這個老舊工業城便首當其衝,經濟下滑、失業率飆升、工人抗爭不斷、社會騷亂不止,令本就鄙視工會、左翼及工人的「鐵娘子」更加討厭這座破敗的英國曾經第二大城市,加上兩次足球慘劇都涉及利物浦,以致她任內不僅打壓英國足球(針對足球流氓),亦厭棄利物浦,以致資金撤走、人才凋零,加速了這個城市的衰敗。或許,這也是利物浦魔咒之源吧!
不過,這個孕育出披頭四樂隊、見證過大英帝國光輝歲月的海港,近年銳意改革,擺脫了昔日的老態,從Lime Street車站到港口的商業區成功重建,既保存了市政廳等大量古舊建築,活化了阿爾伯特船塢(最早的船塢)、斯坦利船塢煙草倉庫(世界上最大的磚砌建築)等地標,還新建不少商業大樓、百貨公司等。筆者兩年前到此一遊,不僅晏菲路球場有慕名而來的球迷,商業區的商場、博物館及披頭四紀念館等地也是遊人不絕,且還是不少年輕面孔和西方遊客,驚覺這座曾經暮氣沉沉的城市,已悄然重生。是的,自從高普入主紅軍後,經過幾年大刀闊斧改革、重建,已然脫胎換骨,今天終於修成正果。與此同時,經過漫長等待的利迷,也再見光明,重拾對球隊的信心。
我們在學業事業工作生活等,不也都曾得意,也常遇到不少挫折嗎?就像利物浦這個港口城市及這間球會,一度光芒萬丈,也曾黯淡無光,但只要懷抱希望,拒絕放棄,總有一天可以捲土重來!他們不是因為有奪冠的希望才去堅持,而是堅持了才有希望奪冠呀!記住,你永不會獨行,You will never walk alone,香港人!
文:潘小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