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夏永晝,沒個去處,只好在家看老電影,那百看不厭的除了「幻想曲」和「睡公主」之外,還有希治閣。「後窗」(Rear Window 1954年)裏面,女主角嘉麗斯基莉初出場就突然切入她的正面大特寫,然後她的投影出現在睡着了的占士史超域身上,只見她正面探身向前,接着換上的特寫是她側臉;鏡頭輕微地顫動,構成緩慢的疊影;我們看見她主動親吻還沒睡醒的占士史超域。杜魯福在一九六二年八月十三日希治閣生日的那一天來到環球影城開始他的馬拉松訪問。在訪問中杜魯福問希治閣為什麼用這種突如其來的手法,希治閣回答:「因為我要單刀直入,省下時間。這是個驚奇接吻,說不定下一回我會來個懸疑接吻。」杜魯福以為那顫動的效果是事後在剪接室的疊影加工,希治閣卻解釋說那其實是用手輕搖鏡頭做成的效果。希治閣還說他一直希望拍這樣的一個接吻鏡頭:男女主角的側面漸次移向對方,在同時鏡頭急速地在男女主角之間來回擺動;兩人越來越接近,那擺動的幅度也隨之減少,到最後變成極輕微的顫動。這個接吻鏡頭希治閣始終沒有拍得成。在「捉賊記」(To Catch a Thief 1955年)裏面,加利格蘭和嘉麗斯基莉在酒店初見,希治閣刻意把嘉麗斯基莉拍得冷若冰霜,古典嫻淑。待加利格蘭送她回房,她卻出其不意主動給加利格蘭送上了一個熱吻,然後若無其事地進房去了。
這又是一個驚奇接吻,驚奇之處在於外冷內熱構成的強烈對比。希治閣認為銀幕上的性感應該有所保留,如果太過露骨,就沒有懸疑,也就吸引不了觀眾。他說最引人入勝的女人來自英國、瑞典,和北歐。而拉丁美洲和意大利的女子過於性感外露,熱情過後,了無痕跡。因此希治閣的理想女性是嘉麗斯基莉和英格烈褒曼這一路金髮冰美人,而我們根本不能想像碧姫芭鐸和蘇菲亞羅蘭會出現在他的電影裏面。希治閣說英國女子貌似教師,一旦和你上車之後,會變得熱情如火,嚇你一大跳。藝術的世界如果沒有了驚奇和懸疑,也就沒有了發現的喜悅,成不了藝術。
這叫我聯想到Paul Potts和Susan Boyle這兩人之成名,其中一個主要的原因就是驚奇效應。Paul Potts當年上台,看上去肥胖木訥,張開掉了牙齒的嘴巴宣稱心願是唱歌劇,評審大不以為然,誰知道他一鳴驚人,觀眾欣喜若狂,拍爛手掌。他的外表和他的歌聲構成強烈對比,有特殊效果,叫觀眾大感意外。Susan Boyle看上去成個師奶咁嘅款,竟然天生一副金嗓子,觀眾驚訝之餘,也樂不可支。平淡的生活還真需要一點刺激。說真的兩人的歌唱技巧只屬中等,但是我們都願意看到飛上枝頭變鳳凰的童話故事成為現實,彷彿也能分享一點榮耀。這是他倆成功的祕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