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戰火由貿易戰蔓延至金融戰,美國上月通過議案封殺中國概念股,中概股回歸香港成近期焦點;當市場認為港交所是中概股唯一出路之際,英國倫敦交易所也加入戰團。分析認為,雖然倫交所目前以舊經濟股為主,但其在世界的金融中心地位及發展前景都較港交所理想;加上中方可藉滬倫通加快推動企業赴倫敦上市,藉着向英國輸出生意,籠絡英國抗衡美國。
網易及京東等中概股先後襲港,中概股在港風頭一時無兩,投資者均預期大批中概股回歸,可令港交所更上一層樓,刺激港股流通量及增大市值,港交所股價接連破頂。然而在這些憧憬之際,中國卻正敦促多間中資公司赴倫交所上市;雖然倫交所暫以舊經濟股居多,但分析認為,肺炎疫情、中美角力加上香港政治問題,令中方開始想把「雞蛋分散」,首階段先刺激滬倫通交投,下一步再部署把其他公司赴倫敦上市。
滬倫通自2018年開通,遇上中美貿易戰,中方未有全力拓展該互聯互通機制,至今僅中資的華泰證券透過機制在倫交所掛牌,年初更傳出中國基於政治原因暫時叫停。
中國太保獲中央批准赴倫
不過隨着近月中美關係惡化,中方為穩定海外投資者,市傳多間企業已獲中央批准赴倫,其中中國太保已確認獲銀保監同意發行全球預託證券(GDR),或成第二間於倫交所上市的中資公司。有外資基金接受訪問時指,雖然倫交所目前仍以舊經濟股為主,但觀其近年積極發展及變革,未來或會加大吸納新經濟股力量,發展空間可能較香港更大。
倫交所近年多次表示看好中國市場,除搶走香港全球第一大離岸人民幣市場地位,亦積極四出併購,如去年宣佈收購財經資訊平台Refinitiv Holding Ltd,欲成為全球最大金融資訊及分析平台;目前是歐洲最大證券交易所,在全球金融中心排名第二,僅次紐約;反觀香港僅排第六,加上近年地緣政治問題,成中美之間磨心,基金撤資之說甚囂塵上。
港處亂局 投資者必憂慮
該外資基金續稱:「香港目前處於亂局中,金融發展充滿不確定性,企業估值受影響,搶生意能力變得薄弱。基金投資除看重企業財務,上市平台是否公開透明也很重要;若香港法制未來受干預,淪為與內地股市冇分別,投資者必定憂慮;而倫敦始終是法制健全地方,公平公正有根有據,現在香港人都爭相開離岸戶口,與基金投資想法同出一轍。」
據港交所資料,現時新經濟公司可選擇於紐約、倫敦、香港、新加坡及東京等主要環球金融中心上市,其中倫敦2007年已有多重投票權的上市公司;目前倫交所主板市場分兩大板塊,同股不同權新股可於「標準上市」市場(Standard Listing),「高級上市」(Premium Listing)則容許具完整投票權的股份上市,大部份為貿易公司或封閉式投資實體。
儘管倫敦盡攬海外發展優勢,有學者認為,香港始終與中國較接近,對處理中資公司上市有豐富經驗;加上去年開始港交所為同股不同權及第二上市開綠燈,中概股要離開美國轉戰他方,香港確是一個不俗平台。
英脫歐欲保金融中心地位
維珍尼亞理工大學經濟系副教授曾國平指,中資企業赴海外,主要是擺姿態,「盤數冇人信,所以要國際金融中心認證自己啲數可靠」;而英國脫歐後想保持金融中心地位,倫交所政策比港交所亦較嚴謹,料吸引「盤數靚」、傳統經濟公司赴英上市。他擔憂是現時局勢下,中國或向港股市場監管機構施壓,「香港投資者來自全球,到時吸引力及信譽會隨之降低,金融市場地位受威脅」。
豐盛金融資產管理董事黃國英指,港交所並非中概股唯一出路,倫敦都歡迎上市,但與香港相比則較輸蝕,「最重要係市場氛圍同核心股票,指數型基金會跟住投資,投資者都會一籃子買入」。他補充,港交所定海神針為「ATM」,但倫交所科技股並不蓬勃,「重新建立氛圍好困難,港股炒開科技股,板塊表現較強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