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讀了〈蘋人誌〉一篇關於台灣「IQ 180 IT大臣」唐鳳的訪問,心情久久未能平服。看似淡淡然的訪問,卻令大家明白到台灣是如何抗疫成功,並提升其國際地位,而香港卻弄至如斯田地。
台灣確診個案遠比香港低,除了抗疫措施果斷外,也有效利用科技輔助。台灣在2月份透過保健卡,收集市民到藥房購買口罩的數據,而保健卡其實是一張智能卡,有了更多數據,便可幫助政府作更多大數據分析,從而「沙盤推演」疫情變化和對應措施。香港智能身份證也是智能卡,但應用層面狹窄。香港也沒有全民醫保,更遑論保健卡,加上市民對政府信任度低,要推出類似服務只是杯水車薪。
台灣早在2月份已推出實時的「藥局口罩採購地圖」,讓市民不用到處搶購口罩,台灣政府謙稱實時地圖是人民主導,政府只是做配合工作,單是氣度已經完勝香港政府。香港市民起初只能瘋狂搶購口罩,當時政府在做甚麼?5月初,政府推出花費8億公帑的「銅芯抗疫口罩」,光是有私家醫院不讓佩戴銅芯口罩的市民進入,已說明是否物有所值。
唐鳳在訪問中帶出一個重要訊息,就是協作(Collaboration),不知大家有沒有用過Microsoft Office入面的協作功能?香港政府也應多聽取民間意見,而不是樣樣政策都「硬推銷」。港版國安法製造白色恐怖,旨在令市民噤聲,一國兩制很快便會劃上句號。唐鳳寄語香港人「萬事萬物都有缺口,缺口就是光的入口」,大家能解構這位「神人」給香港人的啟示嗎?在這個十字路口,香港人不要灰心,我們堅信香港人有不死的奮鬥精神,未到最後一刻,絕不放棄,各位加油。
方保僑 香港資訊科技商會榮譽會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