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媒高層人事調動,以「換頭」方式,決定屁股要坐在甚麼位置。
我們可以預告,傳媒只能墮落,姿勢會相當難看。
1.台灣的定位──有傳媒報導中國美國和台灣的新聞時,電視畫面展示了「五星紅旗」、「星條旗」,唯獨台灣變成了「總統府」建築物,避開了主權爭議。見微知著,以後哪個媒體夠膽追問關注台灣的國際地位問題,包括能否重返世衛。台灣的政治選舉,還能正常報導,包括民進黨的獨立宣言?
2.港版國安法──這樣一條爭議影響深遠的條文,傳媒會如何闡釋報導?是以官方口徑為依歸?以甚麼人大政協的意見為標準?某些立場的時事評論員已經被封殺於鏡頭前,往後會否更多電視台有封殺令?會否像換血般,某些評論聲音不容於主流傳媒?就像以往處理遊行示威,某些傳媒總愛做小商戶反應,展示遊行對生意的影響。但這種「大型活動影響周邊人士權益」的標尺,是不會拿來量度國家舉辦大型活動,甚麼運動會、高峰會、研討會、國慶閱兵,有無對附近民居、商戶造成不良影響。看看有無傳媒會做「港版國安法下的移民潮/資金調走」的行動,便知一二。
3. 9月立法會選舉──傳媒能否像過往般搞選舉論壇?如果有人在論壇表明「港獨」心跡,或者主張「罷工罷課公投」,這個論壇還能搞下去嗎?新聞機構是否需要衝出來截停這些「反動言論」?上屆區議會,有某網媒明目張膽的推出「不推薦區選名單」,甚至禁止集團記者採訪這些「不推薦名單」。這次立法會選舉,會否也有相似情況?
4.國家層面──三峽大壩問題、中印邊境衝突、一帶一路,傳媒報導這些國家問題,是否只能沿用國家政策定位角度,而不能有其他意見,例如可以譴責解放軍在中印邊境用的鐵釘狼牙棒殘暴嗎?可以追究三峽大壩不是為了解決水患嗎?為何防範的洪水由「萬年一遇」、「千年一遇」變成今天的「不要把全部希望寄託在水利工程」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