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政府早年討論開徵一手空置稅,欲打壓發展商「唧牙膏」賣樓手法,惟有關政策宣告終止。立法會昨日舉行《2019年差餉(修訂)條例草案》委員會會議,討論應否向一手私人住宅「貨尾」單位徵收額外差餉,會議上決定終止審議《條例草案》工作。
對於空置稅條例草案,運輸及房屋局發言人回應指出,有鑑於近年已經落成的樓宇、
但仍未售出的一手私人住宅單位數目持續上升,政府在2018年6月29日宣佈建議修訂《差餉條例》,就空置的一手私人住宅單位徵收額外差餉,以鼓勵發展商盡早把已落成的一手私人住宅單位推出市場。
政府去年10月向立法會提交《條例草案》以供審議。《條例草案》建議,獲發佔用許可證達12個月或以上的一手私人住宅單位的發展商,須每年向差餉物業估價署申報單位狀況,如單位仍未售出,並在過去12個月內合共租出少於183天,發展商須就單位繳交額外差餉。建議的額外差餉徵收率劃一為有關單位應課差餉租值的200%。
政府對於法案委員會基於時間所限,決定終止審議《條例草案》的工作,以致《條例草案》未能趕及於今屆立法會會期內通過表示失望。
或下屆會期再提交審議
政府會繼續密切留意住宅市況,推出措施維持樓市健康發展。政府會因應市況考慮會否在下一屆立法會會期內重新提交《條例草案》予立法會審議。
近年發展商為避開徵收空置稅,相繼作出對應,如新地(016)旗下北角海璇,將其中一幢單位變作出租,惟旗下東半山司徒拔道豪宅Central Peak,涉及53伙,於2018年9月取得入伙紙至今,未見任何銷售動作。
至於長實(1113)旗下中半山百億豪宅波老道項目,涉及115伙,2018年4月取得入伙紙後至今,同樣未有任何銷售動作,單位一直空置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