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俗稱「垃圾徵費條例」的《2018年廢物處置(都市固體廢物收費)(修訂)條例草案》宣告壽終正寢。在昨日的立法會法案委員會會議上,議員通過終止審議草案。政府及政黨均表失望,官員諉過於「過去一年的社會環境」;泛民則批評當局與保皇黨合謀放軟手腳。
因應本港棄置在堆填區的都市固體廢物日益增加,政府兩年前提出法案,建議透過垃圾徵費提供經濟誘因,減少廢物,紓緩堆填區壓力。政府當時宣傳法案時,還說立法「刻不容緩」,否則各堆填區今年起便相繼飽和。不過本屆立法會未能在完結前完成審議,法案胎死腹中。
泛民質疑馬逢國無加會
法案委員會昨日討論,委員會主席馬逢國說:「睇到未來時間好短,而會期好快結束,唔夠時間審議做報告上大會。」委員會副主席的民建聯何俊賢指出,今屆會期能完成審議的機會是零,「審到今時今日,呢個時間係咪仲適宜談收費呢?另外就係部份議員,呢條bill掛住環保嘅名,令大家覺得食之無味、棄之可惜,可能有人借呢個機會搞政治動作。」
最終在七名立法會議員贊成、四名議員反對終止審議下,條例草案正式終止審議。民主黨立法會議員許智峯質疑,過往具爭議性法案加開會議的程度既密且快,但現時以時間不足作為終止審議的理由,反問主席馬逢國「之前國歌法可以一個星期開三次會,點解呢個草案唔加會?」
許智峯會後批評環境局非但從沒要求加開會議,更放軟手腳,配合保皇黨的積極拉布及疏落的開會時間表,以致草案未能於本屆會期完成審議。
議會陣線立法會議員朱凱廸亦批評建制派「成功拉死一條條例草案,等佢冇機會喺大會投票」,政府2018年向立法會提交垃圾徵費的條例草案時,並未得到所有建制派立法會議員支持,「2018年拎上嚟傾時已經注定死亡,審議中段已經知大家會拖到死。」
環境局對草案落空表示失望,並歸咎「香港過去一年的社會環境」,影響了政府和立法會的運作。被批一事無成的環境局長黃錦星會後未能答允下個會期會否重新提交草案,只說會整體審視情況一併考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