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象爭霸篇 - 陶傑

龍象爭霸篇 - 陶傑

中印邊境爆發狼牙棒原始戰爭全球關注,比較兩國兵力,猜測一旦打起來,那一方會贏。

中印兩國可比較之處極多:人口俱十三四億,基層一樣貧窮。印度是種姓社會,有賤民階級;中國貧富懸殊,則有低端人口。兩者俱此兩大「古代文明」的共同點。

有一樣印度與中國不同:印度獨立後建成西方的議會民主制度,並無信奉共產馬列,印度人無文革基因,西方早就投資,印度也融入全球化,建立了資本主義社會。

但印度特色與西方的議會民主資本社會不同。西方國家的公民,有投票權之外,交了稅,可以享受完善民主社會於人身權利與利益之保障,包括法治、全民教育、醫療福利和社工組織的照顧,譬如日本和北歐,公民由生到死,一生一條龍都有尊嚴。

印度不一樣:印度有了普選,也有資本主義制度,但印度建立幾十年的資本主義並加入全球化,由農村產生大量的貧窮人口,到處遷移,卻無法轉化為城市工廠的廉價勞工。

中國不同。「改革開放」三十年,農村大量勞動人口離開耕地,湧往城市,卻可以被西方資本與國有企業吸納,成為「世界工廠」。印度賤民和赤貧人口,無法化為有機的廉價勞工,中國可以。

印度大量貧窮人口遂在農村與城市之間流離失所。孟買和加爾各答都有一望無際的貧民窟。簡陋的木屋加一座座垃圾山,印度的貧窮,到處看得見,觸目驚心。

在這方面,中國農民由農村遊離往城市,即使偶而失業成為低端人口,也可以在夾縫中自行求存。而且因西方訂單長年大量押注,農村與城市的貧窮面貌,沒有印度所看得見的恐怖。

當然也有殘肢的乞丐與遍地拐帶小孩的人口販,但中國各大城市有如長江沿流的一個個湖泊,成為蓄水池。印度在農村與城市之間人口的流移,缺乏湖泊,貧賤人口空前氾濫。

印度的資本主義制度導致大量脫離耕地的貧窮人口,卻無法被資本主義生產利潤的網絡吸收。印度的貧民在城市與農村之間變成一大堆孤魂野鬼。民主自由對他們並無太大的意義。

當然,上帝說有光,就有光。中印此一分歧,多少是西方資本帝國主義造成。美國的生產線若搬到印度,可不可以印度變成中國,農村人口進入城市,得到吸納,而且化為高昂的GDP?

將會是人類學與資本主義制度相遇而交戰的下一卷史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