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助大漏洞 庫房穿大窿 千企業多舔兩億公帑補貼

資助大漏洞 庫房穿大窿 
千企業多舔兩億公帑補貼

【保就業混賬】
【本報訊】被指是保僱主的「保就業」計劃向首批約2.5萬僱主派出約48億元,當中約千間企業獲發的補貼額超出每位員工每月9,000元的上限,佔約4%,更有僱主獲取資助高出上限40%,粗略推算多派款項共近兩億元。職工盟總幹事蒙兆達指出,僱主可選擇以去年12月計算補貼額,今年3月計算人頭,批評政府未有填補漏洞。

保就業計劃第一期共收到16.9萬份僱主申請,佔合資格僱主約三分二,港府已向兩批共59,500名僱主發放共約114億元的工資補貼,涉及約49萬名承諾受薪僱員。政府昨公佈首批涵蓋近25,500名獲資助僱主的名單,涉及約48億元補貼及逾20萬名承諾受薪僱員。本報發現,名單中有1,009間企業獲取的補貼額超出補貼上限,即僱主獲得的補貼額高於每月每位僱員9,000元水平。

政策創新與統籌辦事處轄下保就業計劃秘書處解釋,僱主可選擇去年12月至今年3月當中一個月的僱員人數及有關工資作為計算補貼的基礎,並以今年3月的僱員人數作為承諾受薪僱員人數,若期間僱員人數減少,人均補貼額便會增加,甚至超出9,000元上限,有關情況在首批僱主中佔4%。如「指定月份」的僱員人數大於「承諾受薪僱員人數」,僱主可利用獲批的工資補貼因應企業的實際情況重新增聘人手。

假設每名僱主所獲款項相若,估計政府已多派近兩億元公帑。創新辦未有說明今期超額申領的補貼去向,政府會要求僱主退還?抑或已確保僱主用於增聘人手?創新辦僅重複措施規定,若僱主未有把領取的當月補貼全數用於支付僱員同一月份的工資,政府將取回未有用於支付工資的補貼金額及施加其他罰則。若發現有僱主向政府作出虛假陳述,該僱主可能被刑事檢控。

利豐物流獲工資補貼1,823萬元排第四,更超出上限獲至少約71萬元;圖為利豐主席馮國綸及行政總裁馮裕鈞。資料圖片

「用100個人錢出80個人糧」

超額申領的僱主當中,以雪茄匯及LIPPO LIMITED兩間公司多發資助比例最高,兩公司申報承諾受薪僱員為五人,即使五人月薪均不低於1.8萬元,僱主最多可獲13.5萬元資助,惟政府卻批出18.9萬元,多派5.4萬元公帑,超出上限四成。利豐物流申報649名承諾受薪僱員,以全部月薪不少於1.8萬元計算,利豐物流最多可獲發1,752.3萬元,惟實際獲發1,823萬元,額外「贈送」至少約71萬元公帑。

職工盟主席蒙兆達指出計劃存在極大漏洞,但政府容許其存在,「當舊年12月請100個人,3月得番80個,咁用100個人錢出80個人嘅糧,(補貼額)就一定過50%」。他指出,政府唯一要求是將補貼用於員工工資,僱主可要求員工半職工作,只支半薪,便可免費聘用僱員,或者將多出的款項撥入高層薪酬。他形容漏洞變相提高補貼比率,將公帑直倒僱主口袋,即使規定補貼只能用作支付工資亦不能填補漏洞,因為僱主必然可用盡補貼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