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香港籃、足、排球友,將來也許可以定6月20日做「球場重光日」,各大小室內外球場,因為武漢肺炎疫症的威脅,今年經歷了長達84天的封鎖,記憶中史無前例,而終於也在上周六解封了。我預先約了球友,當天清早去跟久違的籃框見面,因為是第一天兼星期六,早就預料人一定多,因此特意約早一點,但也想不到九時未夠,就有不少餓波已久的年輕球友在打,在三十幾度的烈日下一起揮汗。
最初政府封閉球場時,我也基本贊成的,因為那時疫症開始爆發,人們危機意識卻還不太高,晚上高𥧌期仍然幾十人聚集跟隊,用較斷然的手段去阻止確有必要;不過那時政府卻是「封框不封關」,禁港人聚集同時又不從源頭阻止疫症輸入,被許多球友鬧爆;而到現在解封就相反,比宣佈重開海洋公園還要遲,根本不知準則何在,很有理由懷疑,是政治目的凌駕了衞生政策。
雖然說球場重開是因為疫症的本地個案已經受控,不代表全無危機,所以我覺得這段時候,球友還是應該留意多作一些自律的措施,例如保持清潔,減少打球人數,身體稍有不適症狀勿去,暫時盡量避免與陌生人鬥球等。
另外因為大家生疏太久,突然再打球,受傷危險會特別高。我重返球場時就發覺,即使這段日子有做其他運動保持體能,但射球的動作協調實在大不如前,需要一段時間慢慢重拾。所以大家真的不要因為餓了太久就打得太盡,給時間自己適應,才可長打長有。不過從另一角度看,身體忘記了過去習慣,也許亦是修正技術錯誤,令球技進步的一個大好機會呢。
喬靖夫
小說家+武道狂+籃球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