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昨日父親節適逢天文現象日偏食出現,吸引大批市民到太空館和尖沙嘴海旁,有家長與子女帶同自製針孔投影箱和相機觀賞,順道慶祝節日。有天文愛好者原打算到台灣觀賞日環食,惟受疫情影響打消計劃,留港拍攝日偏食。這個近年難得一見的日偏食,吸引大批市民蜂擁到各區拍照,各個角度的日食照更在社交媒體上洗版。
日偏食昨午約2時半開始,下午1時許,等待日偏食出現的市民已塞爆太空館,館方向市民派發太陽濾光片,以免直視太陽傷害眼睛,濾光片至約3時已派畢。太空館除了網上直播,館內亦有電視,不少人一家大細嘆住冷氣看直播,日偏食開始時,更有小童興奮大叫。館方因應疫情,未有開放天台,但不少市民為親睹天文奇景,無懼酷暑,到尖沙嘴海旁觀賞日偏食。
小朋友興奮 下次要等到2070年
接近4時,天色明顯轉暗,下午4時8分「食甚」掀起高潮,達89%太陽直徑被月球阻擋。市民透過濾光片仰望太陽,見證太陽由圓形漸漸變為彎月形,多區均有市民把握良機拍攝,並上載社交媒體打卡。天文台指,若錯過今次日偏食,下次食分更高的日食要等到2070年才出現。
黃先生偕妻子和兩名女兒到太空館外觀賞日偏食,事前參考太空館資料,用早前購買口罩的紙皮箱自製針孔投影箱,欣賞太陽投影。黃先生說,女兒對天文現象感興趣,故專程一起外出觀賞,順道慶祝父親節,「下次要等50年之後,所以特登出嚟。佢哋有興趣,我哋有少少(攝影)器材,就帶埋出嚟等佢哋投入啲」。
隨父母到太空館的七歲石同學形容日食時「太陽黑晒,如果係日全食,個太陽會縮到好細」,他說自己很喜歡觀看天文現象,亦愛閱讀相關書籍,又稱因天氣酷熱,所以帶備了小風扇。
11歲的蕭同學則表示因疫情已留在家中多日,感到很沉悶,「喺屋企淨係可以打機,做吓功課」,認為能與家人到太空館觀看日偏食,即使天氣酷熱也值得。
天文發燒友因疫情無法赴台
天文發燒友余先生自大學時期已迷上天文現象,他與朋友特地到太空館觀看日偏食,更帶備早前在日本購買的特製眼鏡觀望太陽,「其實日食成日會有,香港嚟講三年先睇到下一次,係比較特別,本身想去台灣,因為台灣睇到日環食,香港睇唔到日環食,有生之年都睇唔到,所以要飛去第二度睇」,惟受疫情影響,最終無法成行。
陳小姐亦特地帶攝影器材拍攝日食,但最終未能成功拍到,感到遺憾,她又以日食比喻香港現況,「就算𠵱家啲光俾人遮蓋,但之後嘅光都會出返嚟」,對應「光復香港」口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