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常Playgroup】不想跑 永遠沒有起跑線 - 蘇菲

【飛常Playgroup】不想跑 永遠沒有起跑線 - 蘇菲

【飛常Playgroup】
「贏在起跑線」這蠱惑人心的句子,最初是來自商業廣告,是一眾教育牟利機構看中父母心理,藉着「你不愛競爭,競爭也會找上你」來促銷補習生意。後來社會各界紛紛聲討這個扭曲的觀念,提出過份催谷小孩的壞處,宣揚「人生是長跑」的另一視角,合力抗衡這心魔的威力。於是,不讓子女做功課奴隸的父母多了,至於那些安排子女讀兩間幼稚園的家長,也被公眾投以鄙視目光。

越來越多父母以「人生是長跑」作教養原則。這不是叫孩子留前鬥後,而是太早發力,恐怕將來後勁不繼,同時也要尊重孩子自己的pacing,按自己的步速來成長。不過,在這教養原則當中,大家還忽略了一個重要觀點,就是「起跑線」。

尋內在動機 保留熱情長跑

儘管不再在乎孩子能否贏在起跑線,但起跑線還是有的。起跑線之所在,就是孩子願意為自己追求的東西起跑。要起跑,首先孩子要想跑。如果連孩子自己都不想跑,那麼他永遠不會有起跑線;沒有起跑線,再說甚麼pacing、配速、超越自己等等,都毫無意義。

起跑線在哪裏開始?還記得沈詩鈞的爸爸沈振雄在一次演講中說過,「那是由孩子想跑開始。」想跑,是來自他們的內在動機。在幼稚園的時候,每一位小朋友都有強烈的內在動機,有人喜歡畫畫、有人喜歡攀爬。但很多小朋友成長到16、17歲,你再問他們喜歡甚麼,他們會聳聳肩,答不上嘴。12年的小學和中學訓練他們努力滿足別人的要求,「自己」被壓得很低、很低,甚至遺失了。

最好的教育是能夠讓孩子找到和保留自己抱有熱情的事,並將它發揚光大。暑假將至,應該把暑假時間塞滿各類滿足課業的補習,或趁這空間讓孩子有時間在自己感興趣的事上琢磨琢磨?若是後者,那必定是孩子之福。到那一天他想跑的時候,他一定有熱情有力量好好把賽道跑完。

撰文:蘇菲
有小型飛機師牌的媽媽,拒做直升機家長,讓孩子翱翔。
電郵:mailto:[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