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XX為食量 - 林夕

化XX為食量 - 林夕

「夜半心事無人知」,是不是土到掉渣呢?

夜半,有什麼心事,太多人可以找了,認識的不認識的,甚至不必對話,光看見有人仍然在做有趣的事,心事就暫時被保鮮膜封存。網路大把大把有趣的有營養的「知心友」,他們永遠不知道你有什麼心事,卻很會化解心事。

其中最有營養是看有關「吃」的影片。最近有人推薦一個韓國網紅,這位女生,每條片都只有買菜買菜、煮煮煮、吃吃吃。最特別是她從頭到尾都沒講話,被放大的聲音,只有嘴巴霎霎霎、雪雪雪、習習習,響起許多人的胃部的鑼鼓。

最擊中人心是女生享受食物的表情,眉頭眼角全是裝不來的,對美食感恩的讚嘆。所以,嘩,原來這樣就在韓國獲得千萬個讚,且收入不菲,以純粹表演吃食物,換到衣食無憂,也好算是奇葩。

女生大胃王最讓人羨慕妒忌恨之處,是她一直吃,可是體重一直維持在五十公斤,於是按讚之人不絕。

我本來又打算開罵,豬啊豬啊豬啊都是豬,什麼「還停留在口腔期」啊,「民以食為天大於一切」啊都要罵出口了。稍稍回想自己,何嘗不是見人有心事就說:「化悲憤為食量吧。」論移情作用,最方便又誘惑人莫過於美食,我與朋友常常罵完大街後,長長嘆息之後,就互相勉勵:「看完今天新聞,胸口就像被堵住了。唉,今晚吃餐好的吧。」

對,既然在《最後的信仰》裏寫下了「想保無邪之軀 / 還是必須好好過下去」「只需要 死不去 / 流淚都必須喝水」,試問連喝水都忘記了喝,如何補充汗與淚,「來日想打妖怪 / 先要做人去」,做人首先要吃,吃得好一點,才有體力防止身心俱疲的一日。既然最容易讓人感受到療癒的是美食,那麼,要「信未來 / 死不去 / 仍舊有你我戰鬥的生趣」,我打算寫一首《吃吧吃吧吃吧》,大概可以跟黃耀明的《舞吧舞吧舞吧》相輝映。

朋友每每以看大吃美食狂當作療癒心事的心藥,這可是要嚴肅提防,看完這些片段,誰的肚子不打鼓,不想吃吃吃?

「化悲憤為食量」、「化壓力為食量」、「化有請徐小鳳為食量」,可要小心,吃吃吃得太勇武,就沒條件勇武下去了,過重的身軀是一回事,失去健康才是根本。「化悲憤為食量」,食量太超過,就會失去力量。你吃的日子如何,力量也必如何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