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疫功效成疑 聖保祿醫院禁用

防疫功效成疑 聖保祿醫院禁用

【本報訊】醫生認為本報的檢測結果反映,CuMask清洗後保護成效大打折扣,若市民已清洗10次以上,應只當它普通布口罩使用,到人多環境時應用回外科口罩,他又建議政府跟進相關檢測結果。

家庭醫生林永和指,如醫學界研發新藥一樣,一旦出現不同的研究結果,使用者就應格外小心,若CuMask清洗20次後過濾效能跌剩不足40%,其保護成效將大打折扣,患者戴此口罩,會較戴外科口罩更易傳染別人,建議政府跟進相關情況。林指,如目前有市民已使用及清洗CuMask達10次以上,在未有官方的新資訊前,安全起見應當它如一般布口罩使用,到高危地方包括乘搭公共交通工具、升降機和醫院等,應戴外科口罩。他又指若見到病人戴CuMask到其診所求診,會提供外科口罩給病人更換,因診所屬於空氣不流通及人多的高危地方。

陳肇始多數戴外科罩

事實上,CuMask防疫功效一直成疑,食衞局局長陳肇始在公開場合使用次數寥寥可數,多次出席立法會會議及記者會只戴外科口罩,衞生防護中心傳染病處主任張竹君亦從未在430疫情記者會佩戴銅芯口罩。早前聖保祿醫院更貼出告示,規定在醫院範圍內必須佩戴外科口罩,而包括CuMask在內的多款口罩,則被視為不合格而禁止使用。

公共醫療醫生協會會長馬仲儀表示,醫院屬高危場所,對口罩的細菌過濾率(BFE)等數值有較高要求,可重用口罩的保護效果容易受清洗方法等因素影響,因此市民出入醫院須戴外科口罩。
■記者王春怡、何家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