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膽相見:醫療保險與肝癌治療 - 潘冬平

肝膽相見:醫療保險與肝癌治療 - 潘冬平

肝癌是全球五大致命癌症之一,死亡率高主因大部份病人發現肝癌時已屆中晚期,若可以早期診斷,少於兩厘米肝癌的治癒率其實是非常高。早期肝癌並無任何症狀,需要定期篩查才可發現。大部份癌症根治性治療只有手術切除一種方法,早期肝癌除手術切除外,還可用肝臟移植或射頻消融根治。

在香港大部份公立醫院可以提供肝癌手術切除及射頻消融,肝臟移植則只有瑪麗醫院提供服務。受制於肝源缺乏,肝臟移植應用於早期肝癌治療的比率在香港十分低。在本港公立醫院,這些手術治療基本上是免費提供,醫生只會根據病情,包括腫瘤的大小、數目及肝臟功能等因素決定用哪種治療。但在不少國家,甚至一些歐美發達國家,病人的經濟狀況卻是決定肝癌治療一個很重要的因素,因為這些手術治療費用不菲,這些國家的醫療系統需要病人負擔部份費用。

最近在國際肝病期刊《Annals of Hepatology》刊登一項美國的大型研究,蒐集超過六萬肝癌病人的治療方法及保險狀況,發現有私人醫療保險的肝癌病人接受肝臟移植、手術切除或射頻消融治療的比率,較沒有私人醫療保險而只有政府聯邦醫療保險或醫療輔助的病人高出一倍以上,因此治癒及生存機會也較高,有沒有私人醫療保險是獨立於癌症期數影響治療選擇的因素。另一項超過三萬肝癌病人的美國研究顯示,有私人醫療保險的病人肝癌早期發現的比率高得多,相信是他們做定期篩查的比例較高。

作為醫生,筆者希望所有肝癌病人都能得到切合肝癌狀況的適當治療,但癌症醫療成本與日俱增,市民要明白不能靠政府負擔所有治療。香港公立醫院雖提供肝癌手術治療,但手術室及人手資源的限制,手術排期時間動輒一至兩個月,而肝癌平均生長速度每三個月可以大一倍,輪候時間會增加癌症進展或擴散的機會,甚至有些病人排到手術期時已不能做手術,因此經濟能力負擔得起或有醫療保險的病人,多會考慮到私家醫院做手術。公立醫院更沒有足夠資源為所有乙肝病毒帶菌者進行每六個月的定期驗血及超聲波篩查。至於昂貴的肝癌標靶藥物或免疫治療,除小部份低收入人士可獲關愛基金幫助,大部份公立醫院病人需自費。

政府當然知道公營醫療系統的限制,因此在上年開始推行自願醫保計劃。肝癌高危一族宜未雨綢繆,考慮參加自願醫保或私人保險計劃,萬一不幸患上肝癌,也可及早診斷,得到適時及適切的治療。

香港肝癌及腸胃癌基金會網址: http://www.hklcf.org/
潘冬平教授 香港肝癌及腸胃癌基金會創辦人及主席

想輕輕鬆鬆健康啲,記住留意健康蘋台
http://health.appledaily.com.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