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設辦公室助求庇護港人 7.1起運作 流亡當地者:有政府認頭梗好

台設辦公室助求庇護港人 
7.1起運作 流亡當地者:有政府認頭梗好

【本報訊】港版國安法逼近眉睫,台灣政府昨高調推出援港人道專案,宣佈設立專屬的「台港服務交流辦公室」,協助包括尋求庇護者在內的在台港人,承諾以專案方式向受政治迫害的港人施援。台灣行政院大陸委員會強調,專案不是救援,而是協助。台灣總統蔡英文稱,台灣會繼續透過制度性力量,予港人最實際支持與協助。有流亡台灣的香港抗爭者稱:「有政府認頭梗係好啲。」但擔心政府接手後,批出支援的時間變長。

香港抗爭者如遭受政治迫害,有需要可赴台灣尋求協助。

陸委會主委陳明通昨於記者會講解「香港人道援助關懷行動專案」,提出港人在台尋庇的兩大條件:一是人已入境台灣,二是受到政治迫害。據《香港澳門關係條例》第18條,政治迫害是指政治因素致安全及自由受到緊急危害。

陳明通

求助人必須合法入境

陳強調,港人必須合法入境,且援港專案非救援而是協助。他指台灣既有法律框架已足以處理港人求庇問題,不需要修訂《港澳關係條例施行細則》第25條,將採取專案方式處理相關申請;也因為是專案處理,不會設港人宿舍集體安置。

除以專案方式協助求助港人外,專案亦會向在台港人提供就學、就業、投資創業、移民定居等協助;以及跨國企業、國際法人團體赴台等專案諮詢服務。陳指為專案而設的「台港服務交流辦公室」下月1日開始營運,設有專線提供專業諮詢,辦公室設正、副主任各一人,下設「諮詢服務」、「專案管理」及「行政庶務」等三組。他又稱,隨着香港形勢改變,台方正思考吸引更多香港專業人才及投資,「專才」定義仍待跨部會檢討,而投資移民600萬元新台幣(約157萬港元)的門檻,也在跨部會檢討當中,希望可把握這次機會,讓港人幫助台灣經濟建設。

身在台灣的流亡抗爭者飛仔(化名)表示,目前公佈的方案內容,相當於現時民間組織正進行的支援工作,「有政府認頭梗係好啲。」但亦擔心政府接手後,會失去民間組織的彈性,令批出支援的時間變長。他指目前流亡者要長期居留,最困難是如何證明有必要留台。據了解,台灣當局接到流亡者求助後,會找香港相關人士撰寫評估書,以評估當事人是否有逼切需要留台,其中一個評估方法是當事人能否獲得香港警務署發出的良民證。

流亡台灣的香港銅鑼灣書店前店長林榮基稱,期待台灣落實援港專案,但舉例若有年輕港人為逃亡台灣,事前在港清除手機相關證據資料,抵台後卻要設法還原檔案才能證明受到迫害。他認為或可參考台灣基進黨立委陳柏惟的「香港人來台當兵」交換留台資格的建議,針對不夠錢投資移民的家庭,希望提出更具體的工作配套方案,傾聽基層聲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