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志偉亂用《孫子兵法》 自由撰稿人 - 顧書維

林志偉亂用《孫子兵法》 
自由撰稿人 - 顧書維

員佐級警務人員林志偉一介武夫,大放厥詞,提出「食君之祿增君之憂」的謬論,貽笑大方。

所謂鬼拍後尾枕,原來在林志偉的心目中,香港奉行的仍是千年帝制,率土之濱,莫非王臣,所以才有出現其演辭中「食君之祿」的君。(順帶一提,他心目中的「君」,絕對不是林鄭月娥這隻木偶,而是背後操縱的小熊維尼,這可謂是武官間的共識。)

拍習近平馬屁顯「忠心」

但是,我們香港不行這套。香港的公職人員不是帝制下的王臣,也不是中共式的幹部,而是公務員,英文是civil servant,也就是公僕的意思。用孫文在《三民主義》的說法,就是「為人民之公僕,服役於民」,對象從來都是人民,而不是林志偉口中的「君」。退一萬步,儘管是君,亦應如孟子提出的「民貴君輕」,不過對於員佐級的林志偉而言,恐怕過於艱深。

顯然,為了展現有限學識,他嘗試引用《孫子兵法》「上下同欲者勝」,試圖增加說服力,卻也因為讀書不精,亂拋書包,畫虎不成反類犬。

上下同欲者勝,理論上當然正確,但別忘記,孫子在第一篇〈計篇〉講得清楚明白,「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而用於廟算的分析工具,在於「五事七計」,五事中的道、天、地、將、法中,又以「道」為首。「道者,令民與上同意,可與之死,可與之生,而不畏危也。」所謂的道,套用現代語境的理解,也就是政治,要有正當性,讓全民都同意發動這場戰爭,甚至願意置生死於度外,才可以獲得最後勝利。

試問林鄭月娥,由送中條例、防疫抗疫,去到今天叫大家支持港版國安法,有哪一項是符合「道」呢?再者,如果按照《孫子兵法》的計算,林志偉及其一眾同僚現時向市民發動的「戰爭」,由第一日已經失去正當性,「五事七計」也不用再算,注定失敗收場。

再者,「上下同欲者勝」之後,也有一句「將能而君不御者勝」,即是主將要能幹,君主也不干預軍事抉擇,才有勝算。套諸香港案例,林鄭月娥這主將雖然號稱「好打得」,一試之下卻猶如廢柴,現在更成為靠邊站的政治喪屍;至於其主子習近平,漠視國際形勢及香港獨特性,硬要干預香港事務,推行國安法,將香港推向萬劫不復的深淵,兩人的組合徹底違反「將能而君不御者勝」的原則,請問如何成事?

當然,林志偉效法上司鄧炳強,刻意引用「上下同欲者勝」,不僅僅因為來自孫子兵法,而是因為他心目中的「君」──習近平2017新年賀辭中引用過,後來也被收入所謂的〈習近平戰「疫」兵法〉中,拍馬屁意圖甚為明顯。

最後,林志偉如果真的認為維護國家安全「匹夫有責」,那麼一是馬上到中印邊境,大喝一聲「犯我中華者,雖遠必誅」,一是認清自己才是瘀血,盡早歸隱田居,無謂遭受香港人的白眼,去賺取你們不配擁有的人工。腐朽至此的警隊,如果將來想以體面方式離開政府,恐怕就遲了。

顧書維
自由撰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