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尋薇】家族八代都是漁夫的大廚Willem Hiele(下) - 謝嫣薇

【翻尋薇】家族八代都是漁夫的大廚Willem Hiele(下) - 謝嫣薇

【翻尋薇】
Willem Hiele自創的「烤蒸熏」三合一烹魚法。必須在戶外執行,我們到訪當天下着綿綿細雨,畫家友人Denis便站在他身後為他撐傘擋雨,讓他專心炮製兩尾多寶魚。周遭的樹葉、綠草因為不斷被雨點親吻而顯得更青翠,而大廚就被盎然的綠意包圍着專心烹調。這種充滿自然詩意,人、物、景交融的烹飪過程,在我們去的常規餐廳斷不會出現,足以解釋為甚麼這裏有獨特魅力吧!

許多廚師朋友都很有興趣了解,如何把燒烤、蒸煮、煙熏同一時間執行呢?況且不是用上甚麼先進的廚具,而是採用「原始方法」,關鍵更不是甚麼柴或甚麼爐,而是濕漉漉的麻包袋——Chef Willem用裝過咖啡豆的麻包袋來循環使用。

多寶鋪麻包袋 烤蒸熏慢煮

首先呢,他得要在一個三腳烤爐上面燒柴生火,待火把木柴燒透呈炭狀。用上甚麼木柴呢?Chef Willem說一般採用三種木柴混合,有蘋果木、橡木……還有呢?「還有另一種是小秘密。」他頑皮地笑,我給他一個翻白眼的表情,他解釋說另一種木柴會按照時令來選擇。原來如此。等待木柴燃燒的過程,可以準備一個「新鮮香料盆」,採用的是他種在花園裏的時令香草、蔬果,譬如這天看到的有韭葱、葡萄葉、甜茴香葉、蘋果等等,組合方面可以自由想像、發揮。

這些香草、蔬果都鋪好在一個鐵托盆上,用來墊着多寶魚,好讓魚身在烹煮過程吸收自然的香氣。魚身必須面朝下鋪好,因為面那一層的皮厚,跟香料等直接接觸,比較容易吸收味道。一切準備好了,就把這個托盆移師放到木柴燒成的炭堆上,放平。這時候,Chef Willem拿來兩個平時焗麵包、焗雞用的焗盆,倒轉緊蓋在魚身上。最後,是用幾個以海水浸透的咖啡豆麻包袋,層層叠叠蓋在上面,多寶魚就在「背腹受熱」的情況下,慢慢地被裏頭的熱氣、蒸氣燜熟。大廚顯然是緊捉了法菜「燜」(braiser)的核心概念:用乾和濕的兩種熱度來將食材煮熟,自創了一套獨特方法。如此這般,魚隻既是烤(因為最底下有仍在燜燒狀態的木炭),又是蒸(因為沒有直接受熱,焗盆倒轉蓋在魚身上,裏頭的空間便形成蒸氣去蒸魚),也是煙熏(魚身鋪在新鮮香料上吸入各種香氣,浸透海水的濕麻包袋又層層叠叠覆蓋其上,蒸氣裏便有鹹味的暗示)。Chef Willem說,這不是機器焗爐,可以調教好180度焗幾多分鐘,如何拿揑烹煮的時間,全憑經驗。冬天的時候,木柴要堆得高一點,熱度才會足夠,烹煮的時間也要長一些;夏天因為氣溫高,所以柴量不必那麼多,煮的時間可相對縮短些。

我在Chef Willem身上,全然體會到那種被大自然環境圍繞、被海闊天空被一草一花木滋養着成長的孩子的創意,你知道他不是特立獨行去設計這樣的方法去烹魚,而是運用想像力把身邊不同資源結合起來去做菜。朋友問,以這個「烤蒸熏」三合一方法煮出來的多寶魚,味道是怎樣的?坦白說,也不是如何驚心動魄地美味,但大廚想要的效果都達到:肉質因沒有直接受火煮熟而相當嫩滑、有淡淡煙熏香氣,魚味因為食材素質的出眾,確實鮮美。

家裏八代都是漁夫,Chef Willem對於海鮮的觸覺,真的有別於一般廚師。他以新鮮梅子片、發酵野蘆筍和牛油汁去配搭新鮮生蠔一起吃,雖然思考的脈絡上離不開以酸度去提鮮的框架,但也做出了有新鮮感的食味效果,主要是鮮梅子和發酵野蘆筍的兩種酸度帶來的層次,再以牛油汁的圓潤將酸味的尖銳感修飾掉,令生蠔既被雙重激發了鮮味,又加強了奶油口感的和諧——這一點我是欣賞的,因為很多廚師料理生蠔的重點,會放在酸度和鮮味的互動,忘了生蠔還有一個重要的特質,就是那股奶油、順滑的口感。Chef Willem的做法,都把食材特質照顧到了。

都說了是在大自然裏長大的孩子,彷彿懂得跟風雨星辰、花草樹木對話,感官所感知、所接收,都跟我們平時在城裏營營役役的人不太一樣。Chef Willem處理韭葱(leek)的方法,絕對是從他的洞悉力而來,不但獨樹一幟,而且效果擊節:他在花園裏種的韭葱,在開花之前把它摘下來,然後整棵拿去燒烤。烤得外層帶焦,就可。

首嚐韭葱心 鮮甜媲美白蘆筍

只見Chef Willem把幾棵烤過的大韭葱拿到我們的面前,用小刀利落地切掉根部,再稍微用力推一推,即刻皮肉分離,把韭葱的心從外皮裏推出來。這韭葱的心經過剛才烤製已經煮熟,非常好吃——是一種我和在座幾位美食作家朋友都沒吃過的食材,口感上帶着澱粉質,像新鮮淮山的質感,味道方面鮮甜多汁,比起頂級的白蘆筍有過之而無不及。我們吃得滿心歡喜,又無法言語。這明明是韭葱,但因為大廚的洞見,將它的新生命發掘出來,成為另一種前所未見的新食材,而且味道一流。後來我把手機片段跟好幾位名廚好友分享,想聽聽他們的意見,他們都說這樣處理韭葱,是第一次見。

好像Willem Hiele這樣的廚師和餐廳,坦白說,我有點兒怕要怎麼寫他,因我不夠了解。經驗告訴我,這樣的廚師,他的菜是要多吃幾次才能了解他的個性、思維、風格和理念,一句籠統的「遵從自然法則」,實在是太膚淺太沒誠意的形容。來自大自然的孩子,他對料理視角的獨到之處,有渾然天成的好玩、原創性和真摯的感染力。有時候吃名店吃多了,不免有虛榮的追逐,是他這樣的一個廚師,把我從花花世界拉回,還原失落的純真。在鄉間一隅的寧靜致遠,能抵世上千年。

Willem Hiele餐廳,在距離布魯塞爾一小時半車程的鄉鎮Koksijde,不染凡塵俗氣。

Chef Willem和他的太太Shannah。Shannah既是餐廳經理,又是侍酒師,從一開始就與丈夫並肩作戰,全力支持他實現夢想。

「烤蒸熏」三合一的戶外原始「焗爐」,多寶魚正在烹煮。

左邊是烤過的韭葱外衣,右邊是從外衣抽出的心。

焗盆必須倒轉蓋在多寶魚上,然後才鋪上浸透海水的麻包袋去「慢煮」。

撰文:謝嫣薇(Agnes Chee)
食評人、飲食旅遊專欄作家,作品散見於中港台星馬主要媒體。IG:yanwei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