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貿戰或讓步 換美制裁減辣

華貿戰或讓步 換美制裁減辣

【本報訊】被視為「美國通」的楊潔篪再度旋風式訪美,與素以對華強硬著稱的蓬佩奧會晤,能否為緊張的中美關係「滅火」備受外界關注。時事評論員林和立分析,從會晤保密程度可見中美都降低期望,不寄望能達具體成果。他預計雙方在個別議題上會降溫,中方較大機會在經貿和朝鮮半島核問題向美方釋出善意,美方或會在香港問題向北京施壓上「減辣」。

去年8月13日,作為習近平首席外交顧問的楊潔篪突然無預告地赴紐約與蓬佩奧會晤,當時兩國官方在事後都沒有透露會晤的具體內容,外界估計當時主要談及的就是香港問題。湊巧的是,同日中國副總理劉鶴與美國貿易代表萊特希澤和財政部長努欽通話後,美國政府即決定延遲對中國進口的手提電腦、手機等貨品加徵10%關稅,推後三個半月。

華為禁令勢難放寬

林和立認為,北京準備替香港制訂國安法,某程度上催生了這次楊潔篪繼去年8月後再次赴美與蓬佩奧見面,「中美爆發新冷戰,而香港在此扮演的角色越來越重。」他指美國政府和國會早前放風或會制裁破壞香港高度自治的中港官員,但仍未宣佈具體措施。「例如凍結特區官員在美國的資產,美元和港元的兌換會否一直順暢等,這一連串仍未敲定。如果談判氣氣好,美國可能不會選擇最嚴的選項。」中方最大機會在經貿問題向美方讓利,例如承諾按照今年1月簽署的首階段貿易協議繼續採購美國農產品,並在核問題上再向平壤施加影響力。

至於香港問題,美國未必會「去到太盡」,以容許雙方仍有討價還價的餘地;但雙方在台灣、容許華為進入美國市場等問題仍將難以取得突破,「美國或可能再延長華為和中興的出口禁令寬限期,但基本上美國國策就是要限制中國高科技產業發展,因此實質性讓步不多。」
■記者陳嘯軒